第五單元 兩宋的繁榮與元的統一 教案
“理解”用“b”表示,指在概念層面上掌握所學的知識。在與所學內容的情境大致相同,但表述方式或文字不同的情況下,能通過思考完成任務,通常表現為自己的語言正確表述所學的內容,或作出合理的解釋。
“運用”用“c”表示,指在遷移和認知策略層面上掌握所學的知識。在與所學內容的情境及其復雜程度不同,但在難度大致相當的情況下,能運用該知識或與其他所學知識一起,完成一定的新任務。
明朝: 明朝前期的經濟與政治(b)
明末社會危機與農民起義(b)
(明初建的特色以及末期衰亡情況)
清初: 康乾盛世(上)(c) 康乾盛世(下)(c)
(突出清初康乾盛世的狀況)
明清對外關系: 明清對外貿易(b)
早期的西學東漸(a)
(面對西學東漸,西殖東來的新情況,明清對外貿易、對外交流發生的變化)
知識與技能
知識——理解明清兩朝君主專制至于頂峰的統治特征;理解康乾盛世的歷史地位;知道早期西學東漸的基本概況;了解中外交流從開放走向閉關鎖國對中國近代發展的實質影響。
技能——觀察圖像,比較和分析實例的特點與實質;閱讀文獻,汲取信息和描繪情景;聯系前后,探尋制度的延續性、發展性規律;通過實例,論證觀點的正確與否;運用史料,撰寫歷史小論文。
過程與方法
基本懂得觀察圖像、文獻閱讀等是獲取歷史材料的常用途徑和方法,以此獲取歷史信息和證據價值(清朝的疆域四至、晚明中國海外貿易路線圖等);
初步掌握或運用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地位、思想傾向、具體處理的視角,解釋和評價歷史人物作用與影響的基本方法(朱元璋、康熙帝等);
初步掌握或運用從經濟狀況、政治形態、文化傳統、時代特征的不同視角,分析歷史事件的全面性與特殊性(明清中央集權的特征,早期的西學東漸等);
初步掌握或運用在不同場合,以說明論證、質疑辯駁、補充完善等方式,與他人交流學習與探究成果的方式(明清海外貿易的實況論證)。
初步掌握或運用史料撰寫小論文的方式,表達思考和探究成果的方法(康乾盛世的評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同國力強盛與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作用;認識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強化的趨勢;認識閉關鎖國只能導致與世界先進地區進一步拉開差距的后果。
課題目標
第23課 明朝前期的經濟與政治(b)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明初經濟恢復的原因和措施;理解加強皇權是朱元璋政治統治的一大特色,以及這一特色在中國古代史上的地位。
2. 結合圖像和文獻,歸納整理實例特征;運用比較方法分析歷史事件的發展趨勢。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整理明初經濟恢復的措施,理解朱元璋實行“休養生息”經濟政策的原因,并進而認識漢、唐、明等朝開國初期的“休養生息”政策與這些王朝日后強盛之間的關系。
2. 通過比較秦、唐、明三朝中央機構的特征,學會歸納中國古代中央集權體制發展趨勢的方法,并認識這一發展趨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3. 通過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朱元璋在明朝開國時期的有關史實,學會評價歷史人物功過是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