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二課 儒學的興起 學案
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二課 儒學的興起【課標解讀】1. 知道漢代儒學通過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創辦太學等手段,逐漸成為封建正統思想的史實。2.體會漢代儒學“大一統”的精神價值,加深對國家統一的觀念的認同。【重點難點】重點:儒學在漢代的興起及其發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難點: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及太學興起進行客觀評價。【學習過程】一、罷黜百家1、背景(1)高度集權的專制主義政治體制大體定型(2)漢代以來對焚書坑儒的批判(3)漢武帝起用儒學之士參與政府機構目的 【閱讀與思考】l時代
治國思想
背景
秦朝
統一全國,鞏固政權的需要
漢初
道家無為
戰亂結束,生產破壞,與民休息,發展經濟
漢武
國家統一,國力強大,民族融合,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結論】:統治階級選擇治國思想的出發點: 各家思想具有互補性,能否被采納要與當時的 相適應2、文化體制改革:新儒學(1)理論來源:董仲舒把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2)主張:宣揚天人感應,天人合一,君權神授,提出“三綱五常”,大一統【閱讀與思考】材料一:天為君而覆露之,地為臣而持載之;陽為夫而生之,陰為婦而助之;春為父而生之,夏為子而養之;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董仲舒《春秋繁露·基義》材料二:夫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五者修飭,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靈,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漢書·董仲舒傳》【結論】:三綱: 、 、 五常: 、 、 、 、 (5)目的:用思想文化的統一鞏固 ,加強 ,維護 3、影響(1)以思想上的統一維護政治上的統一,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大一統”局面。(2)儒學成為 思想,成為傳統思想文化的 。(3)漢王朝為獨尊儒學,加強了對 、 和 的重視,對民族歷史文化的進步有積極意義。(4)對中華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世界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5)結束了各派學術思想 的局面,扼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6)封建社會后期消極作用明顯,導致中國近代落后的文化原因之一。【閱讀與思考】l 儒家思想自春秋戰國、秦朝至漢代的地位變化
時代
地位
春秋戰國社會顯學,但受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