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二課 儒學的興起 學案
秦朝受壓制:
漢代正統地位,思想主流: 二、尊儒措施1、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政治上:重用儒士:漢武帝起用很多儒學家參與國家大政。3、教育上:重視教育:(1)興辦太學 意義: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國家培養 的官立學校。 標志著儒學教育的 和 。 代表著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方向 帶動了民間 的風氣,對于文化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官僚貴族壟斷官位的情形得到改變,少數出身于社會中下層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機會,擴大了統治基礎。(2)建立郡國學校 初步建立了 ,儒學得到推廣。 自此,教育為儒家所壟斷三、儒學大興漢武帝后,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總結】:漢代“大一統”:政治上,國家統一 高度集權的 政治體制大體定型 民族上,以漢民族為主體的 基本形成 思文上,高度統一以鞏固政治上的統一, 逐漸被確立為正統思想【選擇】l 西漢時期促進了儒學發展的是 ①焚書坑儒 ②罷黜百家 ③創建太學 ④科舉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l 漢武帝“獨尊儒術”,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張 b.“民貴君輕”的主張c.“性善論” d.“大一統”思想l 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秦朝“焚書坑儒”的根本著眼點是( )a.壓制知識分子 b.加強君主專制統治c.完善法律機制 d.區別對待古代文化l 從戰國“百家爭鳴”到西漢“獨尊儒術”的轉變體現了( )①中央集權的強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強 ③大一統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學派的消亡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閱讀與思考】材料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予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也。” ——《論語·為政》材料二:“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李斯昧死言:臣請史官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私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制曰:“可”。——《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三: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經之通誼也。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書·董仲舒傳》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三,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張。(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孔子和董仲舒的主張在當時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3)根據材料二、三,李斯和董仲舒的建議涉及什么相同問題?兩人做法又有何不同?(4)從儒學在秦漢地位的變化中得出哪些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