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學業水平測試歷史復習資料(必修Ⅲ)第一單元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xx年學業水平測試歷史復習資料(必修ⅲ)
第一單元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考點一】了解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諸家的代表人物
1、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墨家: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儉。
3、道家:老子。 “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4、法家: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中央集權。(最符合社會需要)
【考點二】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觀點
1、孔子:①思想的核心是“仁”,就是愛人;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強調統治者要以德治民。
③希望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主張“克己復禮”。
④教育上:首創私學 ,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對教育的壟斷局面。
2、孟子:①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②倫理觀上:主張“性本善”。
3、荀子:①主張施政用“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論斷。
②倫理觀上:提出“性惡論”。
【考點三】了解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太學
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①提出者:董仲舒。
②主要思想主張:
(1)為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2)為了加強君權,宣揚“君權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
(3)為了維護統治秩序、鞏固君權,提出了“三綱五常”。
③結果: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④影響:儒家思想逐漸成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的正統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2、太學:漢武帝時興辦,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
【考點四】了解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與基本主張
1、北宋:程顥、程頤(二程):天理是萬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萬物,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把天理與倫理道德聯系起來。
2、南宋:朱熹(理學集大成者):天理就是指“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
3、明朝:王陽明: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
【考點五】理解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張
1、明朝后期“離經叛道”的李贄的思想主張:
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對以孔子的是非為標準。
②批判 “存天理,滅人欲”,強調人正當的私欲。
③李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黃宗羲的思想主張 :
①批判君主專制。②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③工商皆本。
3、顧炎武的思想主張:
①經世致用。②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名言
4、王夫之的的唯物思想: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補充:三位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思想的批判繼承,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