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二課 儒學的興起 學案
時代
治國思想
背景
秦朝
法家思想
統一全國,鞏固政權的需要
漢初
道家無為
戰亂結束,生產破壞,與民休息,發展經濟
漢武
儒家思想
國家統一,國力強大,民族融合,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維護封建統治 國情 君為臣綱 父為子綱 夫為妻綱 仁、義、禮、智、信政治的統一 中央集權 封建統治 正統 主流 思想 文化 教育 平等競爭
時代
地位
春秋戰國社會顯學,但受統治者冷落
秦朝受壓制:焚書坑儒
漢代正統地位,思想主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治管理人才 官方化 制度化 積極向學 民本 政治生活 地方教育系統 專制主義 文化共同體 儒家思想【選擇】c、d、b、d【閱讀與思考】(1)孔子主張:德治;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行“大一統”(2)孔子主張當時不被重視,未產生實踐效果。因為諸侯爭霸,社會動蕩,儒家思想不利于國家統一; 董仲舒的主張被漢武帝采納,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統一,儒家思想成為正統。因為國家統一,經濟恢復,國力強盛,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學適應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3)共同問題:以思想上的統一鞏固政治上的統一,加強專制集權 不同做法:李斯主張法家思想,以暴力方式統一思想; 董仲舒主張獨尊儒術,注重教化。(4)選擇治國思想要從國情出發 學術思想的發展需要不斷完善 以德治國,關注民生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