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教學案
3、相對論的建立
愛因斯坦的貢獻:(1)19xx年,創立狹義相對論。(2)19xx年,創立廣義相對論。
意義:形成了全新的時空觀、運動觀和物質觀,是人類思想發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變革,對自然科學和哲學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相對論和量子論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
二、近代生物科學的發展
1、進化論的產生過程:(1)拉馬克的貢獻:提出了生物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進化的觀點。(2)達爾文的貢獻:著述《物種起源》,創立進化論學說。
2、進化論的主要觀點:(1)生物的物種是不斷進化的。(2)生物是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3)生物進化的規則是物競無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
3、進化論的意義:(1)徹底否定了上帝創造萬物說,沉重打擊了教會的統治。(2)推動了近代生物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發展。
三、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技創新
1、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科技創新
(1)蒸汽技術的發明
條件:(1)社會生產的直接推動。(2)實驗科學的長期孕育。
過程:(1)巴本的貢獻:發明了帶有活塞的實驗型汽缸,為把熱能轉化為機械能提供了條件。最先把制造蒸汽動力的設想付諸實施。(2)紐可門的貢獻:制造了第一臺真正算得上是動力機的大氣活塞式蒸汽機。(3)瓦特的貢獻:改進紐可門蒸汽機,設計出雙向汽缸,大幅提高了熱效率;設計連桿曲柄傳動裝置,使蒸汽動力的運動形式從直線往復運動變為旋轉運動。蒸汽機由此得到廣泛應用。
意義:(1)是人類繼發明用火之后,在馴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2)促使工廠大量出現。(3)把人類由手工時代推進到蒸汽時代。
(2)交通運輸工具的改進
富爾頓:發明汽船“克萊蒙特號”;
史蒂芬孫:發明了第一輛蒸汽機車。
2、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科技創新:電力的發現和應用
理論基礎: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發現過程:(1)雅可比的貢獻:制成第一臺實用電動機。(2)西門子的貢獻:制成第一臺大功率的發電機。(3)格拉姆的貢獻:制成最早具有商品價值的直流電動機。
重要意義:為電力工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應用成果:愛迪生發明電燈;莫爾斯發明有線電報;貝爾發明電話;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愛迪生創建發電站,把輸電線連接成網絡。
3、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科技創新
興起條件:(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2)二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發展過程:(1)1946年,美國研制出第一臺電子計算機。(2)電子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相結合構成互聯網技術。
重要意義:(1)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把人類帶入信息文明時代。(2)大大縮小了全球空間距離,促進了全人類的信息交流與共享。(3)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廣度,改變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重點突破]
1、牛頓力學體系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分別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簡述兩者的相互關系?
牛頓力學體系的影響:使自然科學擺脫了神學的束縛向前發展,自然科學的發展推動了啟蒙運動的興起,啟蒙運動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影響:為人類利用核能提供了理論基礎,促進了核能在生產、國防等領域的應用,為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開辟了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