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張居正改革
第8課 張居正改革導入:如同其他王朝一樣,步入中晚年的明王朝也開始百病叢生、步履蹣跚起來。 危難之際,治國能臣張居正登上了晚明波詭云密的政治舞臺,殫精竭慮,力挽狂瀾,一度使大明王出現中興之象?上У氖,“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張居正的鞠躬盡瘁究竟沒能改變歷史的步伐。扼腕嘆息之余 ,我們不禁對這位帝師和內閣首輔油然而生敬意與好奇——張居正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最后為什么沒能妙手回春呢?
(閱讀教材,從客觀、政權因素、個人因素等方面分析其背景)
一、張居正改革的背景------(時代的呼喚)
1、明朝中后期內外交困、危機四伏(必要性)------客觀原因
(歸納內外交困表現在哪些方面?(思路:從政治、經濟、階級關系、對外等方面思考)
內:(1)最高統治者的昏庸腐朽
(2)政治腐敗、官員貪污,財政嚴重虧空
(3)階級矛盾激化-----土地兼并
官府搜刮
變本加厲的搜刮導致階級矛盾日益尖銳人民起義此起彼伏(李自成、張獻忠)
外:(4)邊患猖獗、外來侵略乘虛而入,
少數民族劫掠:北方蒙古貴族的劫掠;
外來侵略:倭寇侵略東南沿海、葡萄牙侵占澳門
(1572,明神宗即位,張居正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場變法革新運動)
2.明神宗的支持----政權因素
3、萬歷年間,銳意改革的張居正升任內閣首輔(可能性)張居正的才識與決心----個人因素
明朝著名首輔,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字叔大,號太岳,湖廣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嘉靖二十六 年(1547年)進士,終太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 、中極殿大學士。為人聰明敏捷,深沉機警,胸有大志,勇于任事。在他輔佐年幼的萬歷皇帝執政的十年間,策劃和推動了改革。
小知識:內閣制與內閣首輔
明清兩代的內閣是封建皇朝中央政府的最高辦事機構,明朝 永樂年間,為了方便協助處理政事,明成祖正式設立內閣。明中葉以后,由于政治腐敗, 皇帝不親政事,故事權下移,由內閣代替皇帝草擬詔命、敕誥,六部尚書凡事須請示內閣大學士,而且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內閣大學士有多人,地位類似前代的宰相。其中一人為首領,稱“首輔”。首輔更是位極人臣,一切朝政歸其調度,儼然成為實際的宰相。嘉靖時把持朝綱20年的嚴嵩和萬歷時主持改革的張居正,都是明后期影響很大的內閣首輔。
二、張居正改革
(1)、目的: 挽救危機,維護封建統治
(2)、內容: 影響:
政治上:------整頓吏治-----“尊主權”-----整肅朝綱
(首先) 以法理政 ------振揚風紀、使民信服
推行考成法-------提高辦事效率
(講解): 整頓吏治 既是改革本身的一個重要內容,又是關系到整個變法能否啟動并取得成功的前提
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尊主權”,強調“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頒行考成法
三級機構逐層定期審核各級官吏 政績、實行賞罰的制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