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一、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毛澤東思想是繼三民主義后20世紀所產生的又一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三民主義主要指導了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而毛澤東思想則繼而主要指導了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理論創舉,對于近現代中國的發展道路和前途命運產生了重大影響。
二、學情分析
關于毛澤東本人生平和毛澤東思想的大致內容在初中和政治史中已經有所涉獵,因此對于學生來說本節內容不會顯得陌生,但也容易使人覺得枯燥、乏味,因為學生對于抽象的理論講解往往缺乏必要的思維基礎。所以,本節課如果光講毛澤東思想的理論體系內容肯定會令學生難以理解,這也不是新課標的要求。因而,筆者將本堂課的重點置于以下幾個問題:毛澤東思想形成的社會大背景、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兼述毛澤東思想的組成部分)、毛澤東思想對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毛澤東本人與毛澤東思想(兼述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概念)。
三、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毛澤東思想誕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認識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基本內容,探討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歷史意義。
2、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主要內容,認識毛澤東思想成熟的標志,分析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的重要意義。
3、了解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探索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實踐活動和理論總結,認識其對現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作用!
(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課前預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通過預習問題的解答,提高學生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分析、討論毛澤東思想產生的社會大背景,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分析、解決問題,讓學生明白思考歷史問題一定要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出發來考慮。
3、通過分析毛澤東思想形成過程與社會革命變遷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社會實踐決定社會意識的觀念。
4、通過對引用材料的分析,培養學生科學閱讀課外材料的能力,包括如何進行歸納和分析、如何從中提煉有效信息、如何有區別地進行泛讀和精讀等等。
5、通過課堂內的師生互動和學生討論,鍛煉學生自己摸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方法,提高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真正體現新課標下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品質。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程,充分認識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斷探索、不懈奮斗的精神和勇氣,充分認識只有中國共產黨人的這種革命的首創精神和巨大的理論勇氣,才能為中國人民找到通往勝利的道路。
2、通過感受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在歷史緊要關頭,以天下為己任,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氣魄和膽識創新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并以其理論指導實踐,不斷取得勝利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毛澤東思想的理性認識,強化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黨的領導的信念、信心。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標志和在全黨指導地位的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