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第3課 列寧 學案
第五單元 第3課 列寧
【學習目標】簡述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基本史實,認識其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的貢獻。
【重點難點】列寧為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的理論與實踐活動。列寧對蘇俄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自主學習】
一、年輕的反叛者
1、童年良好的家庭教育;2、中學時代出現革命思想;3、大學時代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二、建黨活動
1、背景:俄資本主義發展,工人階級力量壯大,需要政黨領導(階級);俄馬義傳播,出現一批馬克思主義小組 (思想、組織);列寧為建黨作了大量準備工作:
a、圣彼得堡馬義小組——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無產階級革命政黨雛形;
b、流放西伯利亞,堅持研究和斗爭;
c、19xx年,創辦《火星報》——第一份全俄馬克思主義報紙
2、建黨:19xx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
1)內容:a、制定黨綱(無產階級專政)b、成立布黨(多數派政黨)
2)意義:a、標志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建立b、列寧主義誕生(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思想體系)——帝國主義時代,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三、領導十月革命
1、理論指導
(1)一戰爆發后,撰寫文掌指出這場戰爭的性質是 ,并提出變 為國內戰爭為的策略。
(2)二月革命后,發表《 》,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俄國實際問題;為布爾什維克黨奪取政權和建設提供依據。
(3)七月流血事件后,發表《國家與革命》——指導武裝起義
2、實踐指導:1917年10月列寧回國領導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 國家。
四、鞏固新生政權
1、短暫的和平建設(1917—1918)新生政權面臨首要問題——結束戰爭,恢復經濟。
與德、奧議和,退出 ;1918年,蘇維埃政權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首都設在 ;工作重心由軍事斗爭轉向 建設。
2、三年內戰時期的非常舉措(1918—1920)一戰結束,帝國主義列強武裝干涉;俄國地主、資本家叛亂,為了維護新政權,工作重心重新轉移到 方面。并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20年,戰爭取得勝利——鞏固政權
五、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1、繼續推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20)
2、實行新經濟政策(1921)
(1)原因:解決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尋找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2)內容:a、用糧食稅代替 ;b、自由貿易,開放市場取代貿易國有化;
c、實行國家資本主義代替企業收歸國有;d、 代替實物配給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