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一)了解中國傳統自然經濟的瓦解和影響,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簡述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了解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
1、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鴉片戰爭前自給自足為特征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2、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標志:鴉片戰爭后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
3、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1)興起原因: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主要原因),促進自然經濟解體,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和自由勞動力。
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
(2)概況 地點: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
投資人:官僚、地主、商人、買辦、華僑(轉化為民族資產階級)
著名企業: 上海發昌機器廠(方舉贊、孫德英)
廣東南海繼昌隆繅絲廠(陳啟源)
4、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甲午戰爭后)
(1)時間:甲午戰爭后到一戰爆發前(19世紀末20世紀初)
①甲午戰爭后,列強侵略的加劇,使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
(2)原因: ②為挽救民族危機,許多愛國人士“設廠自救”“實業救國”
③清政府為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主要原因)
(3)代表:張謇(大生紗廠)、榮宗敬和榮德生(保興面粉廠)、周學熙(“南張北周,榮氏兄弟”)
(二)了解民國初年的大辦實業潮、中國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了解民國時期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主要史實,認識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1.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短暫的春天”(“黃金時代”)
(1)時間:一戰期間(民國初年,1912-1919)
政治環境:辛亥革命的促進作用
①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為民族工業發展掃清了一些障礙
②中華民國的建立提高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地位,激發他們振興實業的熱情
(2)原因 ③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發展實業的法令
社會環境: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抵制日貨等運動) 外部條件:一戰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主要原因)
(3)表現:紡織業和面粉業發展最迅速
2.影響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
(1)阻礙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2)推動因素:
①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瓦解 ;
②由于時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國歷屆政府都鼓勵興辦實業;
③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特別是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
④實業家的實業救國的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