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師拿破侖》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了解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的有關史實,認識這一政權的資產階級性質。
了解拿破侖指揮法軍粉碎第三至第七次反法同盟的有關史實,分析戰爭的性質及其勝敗原因。
探討拿破侖對歐洲政治格局及其在歷史上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教師應當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布置學生查閱相關課外書籍、網站或觀看影視片,并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更廣闊的歷史信息中認識、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對學生表達的不同觀點,教師應當給予恰當的評價。
開展討論課,或通過觀看影視片和寫影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拓展學生的視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拿破侖是世界歷史上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歷來褒貶不一。通過相關內容的學習,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收集資料,獨立思考,從不同的角度,運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得出自己的歷史判斷,從而使學生理解歷史解釋的多元性和人類認識歷史發展過程的個性化規律。
拿破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是資產階級政權。它在捍衛和鞏固大革命成果的同時,許多方面又違背了大革命的精神。通過對這一時期拿破侖戰爭性質的分析,認識戰爭的多重性、復雜性及其與歷史發展的關系,樹立為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教學重點]
拿破侖的主要政治和軍事活動。
[教學難點]
拿破侖帝國和戰爭性質的分析;對拿破侖的評價。
[教學過程]
一、 荒野雄師:
1、勇敢好勝
拿破侖出身貧困潦倒,卻磨礪了他寧折不彎、奮發自強的個性
五年軍校生涯,受人嘲笑,強化了他孤僻、好勝的性格和勃勃雄心
2、盧梭的學生(少年求學,深受法國啟蒙思想影響)
18世紀80年代是法國大革命的醞釀時期。他迷戀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盧梭等人的作品對他影響很大。他產生了對封建制度的不滿,開始追求自由和平等。
3、機遇垂青
① 擁護雅各賓派,圍攻土倫,暫露頭角,由炮兵上尉晉升為準將、炮兵旅長;
② 熱月政變,雅各賓派下臺,督政府建立,拿破侖遭冷落;
③ 1795巴黎平叛,拿破侖成為共和國的救星,聲名遠揚。
——從此,拿破侖走上軍事發展道路
☆關于法國大革命:
根本原因:波旁王朝封建專制統治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1789.7.14革命爆發——1792.8推翻波旁封建王朝,建立第一共和國
(攻占巴士底獄) 1792.8—1793.6 吉倫特派(工商業資)
1793.6—1794.7 雅各賓派(中小資)
1795—1799 督政府 (大資)
二、 軍事征程:
(一)從軍顯露:
1、1793年,圍攻土倫;
2、1795年,平息巴黎保王黨人叛亂;
(二)前期作戰:
3、1796年,北意戰爭,擊敗反法同盟軍;
原因:法國大革命不僅打破法國封建統治,也震動歐洲封建統治,
直接目的:干涉法國革命,幫助波旁王朝復辟;
根本目的:英——維護歐洲霸權; 俄、普——維護封建統治
結果:拿破侖軍隊以少勝多,第一次反法同盟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