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第3課 康熙帝 學案
第一單元 第3課 康熙帝
【學習目標】評述康熙帝在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康熙帝為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和維護國家主權而采取的措施。評價康熙帝。
【自主學習】
一、少年康熙
1、幼年繼位:1661年,清朝順治帝的第 子 繼位,年號康熙。
2、面臨形勢:(1)鄭成功(2)沙俄(3)蒙古各部(4)滿漢矛盾(5)輔政大臣
3、總攬大權:康熙帝14歲親政。智擒鰲拜,禁止株連,穩定了朝廷秩序,總攬朝政。
二、鞏固統一國家
1、平定三藩之亂
(1)、平西王 、平南王 、靖南王 占有南方廣大地區,掌握重兵,割據稱雄,嚴重威脅清朝統治與國家的統一。在康熙帝下令撤藩后, 起兵反清。
(2)、康熙帝親自指揮平叛,起用漢將,重用綠營,歷時八年,終于平定三藩之亂。
2、統一中國臺灣
(1)1681年,任用 為福建水師提督,攻占澎湖,迫使鄭克爽降清。
(2)設置 ,使中國臺灣重新統一于中央政府管轄之下。
3、平定西北叛亂
(1)、漠西蒙古準噶爾部發展起來,準噶爾汗 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長北方”。
(2)、康熙帝三次親政,平叛取得勝利。
4、加強民族團結
(1)、崇尚 文化,恢復開科取士,緩和了階級民族矛盾,加快了滿族文化的發展步伐。
(2)、加強與蒙、藏民族的團結,特別尊重喇嘛教。
三、維護國家主權
1、背景:明末清初,沙俄不斷侵擾我國黑龍江流域,侵占尼布楚、雅克薩等據點,搶掠中國當地的少數民族。
2、過程
(1)親自東巡,了解敵情,制定方略。
(2)命令都統彭春、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組織兩次恢復 之戰。
(3)1689年,中俄雙方簽訂《 》,從法律上確定了中俄東段邊界,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3、意義:維護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四、評價
1、自評:自己身為皇帝,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2、總評:締造了鞏固和空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與他的子孫共同創造了“ ”。【合作探究】康熙時期面臨哪幾方面的民族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所采取的措施及影響。
【當堂檢測】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鄭氏集團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議和,請求“照┅┅高麗外國之例,稱臣奉貢”。康熙帝表示“中國臺灣不可與┅┅高麗外國比”,拒絕鄭氏要求。 ——《臺灣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