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丹青教學設計
師:看來你有特異功能,未卜先知啊。那我想你也肯定知道后人怎么形容你的作品了?
生:是的。他們形容我的作品為:“吳帶當風”。
師:是啊,您的繪畫作品看上去無頗有動感.產生一種"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
師:后人經常把您的作品和曹仲達的作品拿來一起比較.一個是“吳帶當風”,一個是“曹衣出水”,你如何看待你們倆的作品呢。
生:可以說我們倆代表著人物畫中衣服褶紋的兩種不同的表現方式吧。曹仲達的繪畫技巧有很多是值得學習的。
師:那您當初在繪畫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去模仿他呢?
生:不會。因為我覺得繪畫要想發展必須要有所創新,而且要保持自己的個性。所以我創制了“吳帶當風”這種風格。
(掌聲不斷)
師:謝謝楊榮榮的精彩回答。掌聲鼓勵。
前面的幾位同學發言非常棒,希望后面有更精彩的言論。
師:同學們,宋代出過很多畫家,在這些畫家當中,你們最欣賞誰呢?
很多學生答到“張擇端”。
師:那么我們班的“張擇端”在哪呢?
很多同學都想上臺,李龍超同學捷足先登了。
師:請坐。
生:謝謝。
師:張大師您好!在您創作的作品當中,您最滿意的作品是?
生:我對自己的作品有很多滿意的,要說最滿意當屬《清明上河圖》了。當時作畫的時候猶如神助。
師:那您是在什么情形下創作出來的呢?
生:有一天,皇帝派我去江南巡游.我來到東京,看到東京城內商業興盛,集市上人來人往,還有許多民間藝人在盡情的表演,郊外風光迷人。看到此情此景,忽生靈感,回去后便將所見所聞用畫記錄下來。
師:從你所說,我們可以看出您的這副作品不同于之前的文人畫,您的這副作品畫的是你的所見所聞,有一種寫實風格,是嗎?
生:正如你所說,我的這副畫是不同于文人畫的,它屬于民間風情畫的一種。這種繪畫重在寫實。
師:那您能不能和我們說說這個時期的文人畫呢?文人畫在這個時期有沒有什么新的變化呢?
生:好的。進入宋代,文人階層不斷壯大,理學的興起使文人更注重內心的修養,文人畫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文人山水畫興起。山水畫此時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畫家的追求也從注重寫實變為更加注重意境。如南宋的馬遠和夏圭的作品就很注重意境的表達。
師:什么?您說南宋?看來您也能未卜先知啊!(笑聲)
師:最后再向您請教一個問題:北宋宮廷畫院曾出過一道考題:“野水無人渡,孤舟盡自橫。”您覺得什么樣的作品才能拿到第一名呢?
生:這個考題出得非常巧妙。其突破點應是題中的字眼“無”字。若從“無人”為突破口,那畫出來的畫只能算是及格。“無”是“非無舟人,只無行人”,命題者是想作畫之人將那種閑散、寧靜、安逸的意境給表達出來。我想只有表達出這種意境的作品才能拿到第一。
臺下掌聲熱烈。
師:非常感謝李龍超的精彩發言。掌聲鼓勵。
師:從李龍超同學的發言中,我們可以的出這樣的一個認識:文人山水畫重意境,而民間風情畫則重寫實。代表了中國古代繪畫的兩種不同風格。不過有一個小地方需要糾正一下。李龍超同學在回答我第二個問題的時候,說:皇帝派他去江南巡游。而《清明上河圖》畫的卻是東京的沿途風貌,不是江南。
下面教學環節則為老師與全體學生共同完成。
師:到了明清時期,文人畫或繼承宋代宮廷畫風,或沿襲元人山水意趣。那明清時期的文人畫有何特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