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走向多極化
課標要求:了解蘇聯解體后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史實,認識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識記:戈爾巴喬夫改革及其后果;東歐劇變;“八一九”事件;蘇聯解體。美國試圖建立單極世界;歐盟的組建及發展;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俄羅斯的發展;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正在成為一支重要力量。
②、理解:蘇聯東歐劇變的實質;蘇聯的對內政策和國內矛盾導致了社會主義政權的解體;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步驟;兩極格局解體后世界多種力量的重新組合。
③、能力:通過分析冷戰后國際形勢變化特點,培養學生綜合、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運用經濟與政治的辨證關系原理分析歐洲的聯合過程。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認識必然性和偶然性、內因與外因、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
②、問題探究:日本為何要謀求政治大國地位?俄羅斯為什么在國際上仍然有巨大的影響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雖然使社會主義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的失敗;世界重要力量都應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推動力(如歐盟、中國等),而不應成為世界和平的潛在威脅(如日本);在世界多極化發展中,大國仍然是重要力量中心;在多極化趨勢下,廣大發展中國家必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教學課時:1、5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蘇聯解體的原因及影響;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加強的表現。
難點:怎樣認識蘇聯解體與社會主義發展的關系;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
教學建議:
(1)、可采用多種方式,如:①播放有關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音像資料,配合教材內容,創設歷史情境導入;②請學生回憶本單元的舊知識,在歸納、總結雅爾塔體系形成、演變的基礎上,開始本課學習。
(2)、關于“別了,雅爾塔”
①、戈爾巴喬夫改革:閱讀課文第一段,從政治生活、經濟困難、社會矛盾三方面來提煉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方針從書中的第一節去找,至于措施教師可適當補充些資料,加以說明,使學生對導致改革失敗的后果有一定的理解,但不要補得過多,也不作要求;改革失敗的后果是個一連串的復雜問題,讓學生從教材中的東歐劇變、經互會解體、華約解散,蘇聯在東歐構筑的政治、經濟、軍事體系全面崩潰等知識來加以提煉,以使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②、東歐劇變: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東歐劇變的實質及其原因。建議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圖片,并盡可能搜集其他相關歷史圖片、重要人物的代表性觀點等資料,擴充學生的了解范圍,為學生創設歷史情境,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波蘭、民主德國等東歐國家東歐局勢的動蕩和劇變的狀況。教師必須點明東歐劇變的實質,使學生明確東歐劇變的“變”是指東歐國家的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講述波蘭劇變和德國統一時,教師可補充必要的音像資料,如“柏林墻”的拆毀等,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東歐劇變的內因和外因,進而引導學生從世界兩極格局的大背景出發,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內在聯系的要求來認識問題,全面地總結東歐劇變發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