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師拿破侖 教案
[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題]《一代雄師拿破侖》[課型]新授[第課時][教學目的][知識與能力] 了解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的有關史實,認識這一政權的資產階級性質。 了解拿破侖指揮法軍粉碎第三至第七次反法同盟的有關史實,分析戰爭的性質及其勝敗原因。 探討拿破侖對歐洲政治格局及其在歷史上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教師應當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布置學生查閱相關課外書籍、網站或觀看影視片,并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更廣闊的歷史信息中認識、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對學生表達的不同觀點,教師應當給予恰當的評價。 開展討論課,或通過觀看影視片和寫影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拓展學生的視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拿破侖是世界歷史上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歷來褒貶不一。通過相關內容的學習,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收集資料,獨立思考,從不同的角度,運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得出自己的歷史判斷,從而使學生理解歷史解釋的多元性和人類認識歷史發展過程的個性化規律。 拿破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是資產階級政權。它在捍衛和鞏固大革命成果的同時,許多方面又違背了大革命的精神。通過對這一時期拿破侖戰爭性質的分析,認識戰爭的多重性、復雜性及其與歷史發展的關系,樹立為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教學重點]拿破侖的主要政治和軍事活動。[教學難點]拿破侖帝國和戰爭性質的分析;對拿破侖的評價。 [教學過程]一、 荒野雄師:1、勇敢好勝 拿破侖出身貧困潦倒,卻磨礪了他寧折不彎、奮發自強的個性 五年軍校生涯,受人嘲笑,強化了他孤僻、好勝的性格和勃勃雄心2、盧梭的學生(少年求學,深受法國啟蒙思想影響) 18世紀80年代是法國大革命的醞釀時期。他迷戀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盧梭等人的作品對他影響很大。他產生了對封建制度的不滿,開始追求自由和平等。3、機遇垂青① 擁護雅各賓派,圍攻土倫,暫露頭角,由炮兵上尉晉升為準將、炮兵旅長;② 熱月政變,雅各賓派下臺,督政府建立,拿破侖遭冷落;③ 1795巴黎平叛,拿破侖成為共和國的救星,聲名遠揚。——從此,拿破侖走上軍事發展道路☆關于法國大革命:根本原因:波旁王朝封建專制統治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1789.7.14革命爆發——1792.8推翻波旁封建王朝,建立第一共和國(攻占巴士底獄) 1792.8—1793.6 吉倫特派(工商業資) 1793.6—1794.7 雅各賓派(中小資) 1795—1799 督政府 (大資)二、 軍事征程:(一)從軍顯露:1、1793年,圍攻土倫;2、1795年,平息巴黎保王黨人叛亂; (二)前期作戰:3、1796年,北意戰爭,擊敗反法同盟軍;原因:法國大革命不僅打破法國封建統治,也震動歐洲封建統治,直接目的:干涉法國革命,幫助波旁王朝復辟;根本目的:英——維護歐洲霸權; 俄、普——維護封建統治結果:拿破侖軍隊以少勝多,第一次反法同盟失敗影響:捍衛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和共和國統治;打擊歐洲封建勢力4、1798年,遠征埃及; 原因:切斷英國與殖民地印的交通線5、1799年,發動“霧月政變”; 原因:督政府統治軟弱無能,資產階級需要強權 拿破侖軍事威望高 過程:拿破侖潛回巴黎,發動政變,推翻督政府,建立執政府,為終身執政 實質:資產階級軍事獨裁6、連克強敵; ① 粉碎第二次反法同盟(奧、英)1799 ② 粉碎第三次反法同盟(俄、英、奧)180518xx年,發動奧斯特里茨戰役,“三皇會戰”,拿破侖軍事才能發揮到極致 ③ 粉碎第四次反法同盟(俄、英、普、奧)1806 重創普,攻占柏林,迫使普割地賠款 ④ 粉碎第五次反法同盟(英、奧)1810 割地賠款,公主嫁給拿破侖 ——拿破侖控制了除英、俄外的幾乎整個歐洲,登上歐洲大陸霸主寶座。評價拿破侖前期戰爭:1)作戰目的:捍衛法國革命成果和國家主權 2)作戰性質:正義戰爭 3)作戰意義:在歐洲大陸上傳播了資產階級革命思想, 動搖歐洲封建統治秩序(三)后期作戰:(1810—1815)7、18xx年,60萬大軍進攻俄國; 原因:為了打敗俄國,擴大歐洲大陸霸權 結果:被迫撤退。歸國時軍隊消耗殆盡,蘊藏覆滅的危機 敗因:戰略謀略上的失誤(根本);后方供應不足;氣候寒冷 影響:戰爭失敗,拿破侖軍事力量受到重創,帝國由盛而衰,是帝國崩潰的起點。8、18xx年,萊比錫大會戰(即與英、俄、普第六次反法同盟會戰); 原因:英俄挫敗法霸權 其他歐洲國家擺脫帝國統治,是“民族之戰” 過程:萊比錫大會戰,法軍慘敗 影響:拿破侖軍事力量遭到毀滅性打擊,帝國開始瓦解(1804—1814) 波旁封建王朝復辟(說明:歐洲封建勢力依然強于資本主義勢力)9、18xx年,滑鐵盧戰役(即與英、俄、普、奧第七次反法同盟交戰 原因:18xx年,拿破侖重返巴黎,推翻波旁王朝,再登皇位 過程:滑鐵盧戰役,法軍慘敗評價拿破侖后期作戰:1)作戰目的:擴大統治范圍,發展霸權利益2)作戰性質:非正義的侵略戰爭3)作戰結果:被反法同盟與歐洲民族之戰擊敗 (對外侵略戰爭,帶去災難,招致反抗,致使帝國覆滅)(四)綜評拿破侖戰爭 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具有多重性質。一方面,它將大革命的成果不同程度地推廣到大軍所到之處,極大地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勢力; 同時,為了拿破侖個人以及他所代表的大資產階級集團利益而與歐洲強國進行戰爭,又具有爭霸性質; 而且,拿破侖對歐洲一些弱小國家和民族的戰爭,對民族反抗的鎮壓,又帶有侵略性質; 這些都利用了大革命動員起來的法國民眾的革命熱情,但它犧牲了法國的利益,也種下了失敗的隱患。三、 拿破侖統治:(一)上臺執政——“霧月政變”——建立起軍事獨裁統治(1799年)“霧月政變”是一次典型的利用武力威脅來控制政權,然后以合法的形式確認結果的軍事政變。這一政變模式,以后在世界上不斷被沿用。(二)建立帝國(18xx年) 1原因:戰爭中獲勝的大資產階級和大商人擁護拿破侖集權 拿破侖個人野心膨脹 2過程:18xx年,拿破侖加冕稱帝,建立第一帝國 3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軍事獨裁 4評價:帝國強盛,拿破侖的作為適應順應潮流 (三)改造法國 1、目的:通過改革,穩定政權,強大國家 2、政策: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權的軍事體制(地方服從中央,中央服從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取消人民民主權利,取消出版、言論自由,取締黨派,迫害工人 ②經濟方面:建立法蘭西銀行,整頓國家財政 扶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③文化方面:宗教寬容:承認天主教為國教,但教會應為資產階級服務 重視科學,鼓勵教育,設立學校④用人方面:用人唯賢,不問門第和財產 “替人才開道”鼓勵重用人才⑤軍事方面:廢除雇傭兵制,實行征兵制(做法:政府向資本家征稅,用以征集農民當兵)(作用:貧苦農民獲得收入,小農階層成為拿統治的社會支柱之一)進行大規模軍事征服(見上,主要是18xx年以后的戰事)⑥法律方面:頒布民法典即《拿破侖發典》(內容: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規定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否定封建特權,確立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原則(影響:資產階級革命成果以法律條文形式被確定下來;打擊封建勢力,保護資義勢力;成為資義社會的立法規范,廣泛傳播;⑦對外方面:大陸封鎖 原因:為了孤立和擊敗英國,爭奪歐洲霸權 拿破侖軍事上的勝利,使自我意識極度膨脹,作出狂妄的決策 過程:18xx年——“大陸封鎖令” 內容:絕對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國人通商(比較“閉關鎖國政策”異同) 影響:既打敗英國,也葬送法國(埋下失敗的隱患)3、影響:帝國的建立,是拿破侖以軍事起家,又以軍事來鞏固統治的必然產物,也是革命曲折的反映。它雖然違背了人民要求的大革命時代建立起來的共和政體,但暫時符合社會上層,尤其是大資產階級要求穩定和保護既得利益的愿望,捍衛和鞏固大革命的成果,為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四、 末日雄獅:1、 18xx年,大陸封鎖——埋下失敗隱患;2、 18xx年,東侵俄國——帝國由盛而衰,是帝國崩潰的起點;3、 18xx年,萊比錫大會戰——帝國開始瓦解;4、 18xx年,反法同盟軍開進巴黎,法蘭西第一帝國覆亡;5、 18xx年,“百日政權” 建立原因:波旁王朝復辟后進行各種報復激起人民的極大憤恨 建立經過:18xx年,拿破侖逃離厄爾巴島。3月20日重返巴黎,推翻波旁王朝,再次登上皇位。 百日而亡——滑鐵盧戰役失敗。6月22日,拿破侖結束“百日”政權,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島。 敗亡原因:(內因——靠軍事征戰建立起來的國家缺乏強大的經濟支撐;封建反動勢力依然強大;因戰爭而實施的封鎖政策,損害了資產階級利益;戰爭使帝國財政經濟陷入困境 (外因——被占區人民積極反抗;反法同盟的打擊 直接原因——后期戰爭實力下降,不敵反法同盟(雙方實力相差懸殊)6、1821年,拿破侖在胃痛中結束一生。五、 評價拿破侖:1、 功:對內:采取措施維護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對外:前期作戰 ——打擊封建復辟勢力,捍衛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歐洲大陸廣泛傳播,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促進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2、 過:對內:專制獨裁,取消民主,鎮壓人民 對外:后期侵略戰爭,爭奪霸權 ——導致其政權最終失敗(資產階級的局限性)3、總體:法國資產階級階段杰出的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概括:拿破侖體現了時代的特征,是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代表人物,為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為法國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 對外戰爭沖擊了封建制度,除了掠奪和屠殺外,以血與火的形式將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推向歐洲,傳播了革命原理,宣傳了自由、平等思想,革除了封建弊端,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客觀上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但他用自己的雙手為復辟鋪平了道路;不斷戰爭,給歐洲人民帶來災難,體現封建君主的傾向,但不失為法國資產階級階段杰出的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作業布置][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