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案 > 《美蘇爭霸》教案(精選3篇)

《美蘇爭霸》教案

發布時間:2023-01-18

《美蘇爭霸》教案(精選3篇)

《美蘇爭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要求:了解或掌握美蘇爭霸的三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美蘇爭霸;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蘇爭霸;80年代的美蘇關系。

  2.能力要求:(1)概括美蘇爭霸的形成和發展過程。(2)分析美蘇爭霸的后果和影響。

  3.情感目標:美蘇爭霸局面的形成和演變是兩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外交戰略以及國際環境是密切聯系的。美蘇爭霸世界的斗爭,造成國際局勢動蕩不安,給世界和平帶來了嚴重威脅。

  課時安排  1課時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美蘇爭霸的三個階段和美蘇雙方在爭霸中的基本態勢是重點。50至80年代的世界,是雅爾塔體系發展、演變時期。這一階段,在國際關系領域,出現了美蘇爭霸的局面。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提出實現美蘇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戰略。美蘇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愈演愈烈,自50年代后期起,美蘇爭霸的格局逐漸形成。進入60年代,兩大陣營內部已經出現了劇烈的變化,由美蘇兩極主宰世界的“雅爾塔體系”,進而演變為美蘇爭霸的局面,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造成國際局勢的動蕩不安。

  2.難點分析: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蘇爭霸中,美蘇雙方對外戰略的調整是難點。進入60年代,兩大陣營內部出現了劇烈的變化,由美蘇兩極主宰世界的“雅爾塔體系”,進而演變為美蘇爭霸的局面。所以,六七十年代是美蘇爭霸的政治格局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美蘇關系更加復雜化了。美蘇雙方戰略調整的原因,在不同區域的不同表現,既明爭暗斗又妥協緩和的基本態勢的實質較難把握。

  課堂教學設計

  師: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格局發生了怎樣重大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回憶并作答)

  師:二戰以后,英法等西歐國家的實力普遍削弱,而美蘇兩國的實力空前加強,國際關系中原有的均勢被打破,于是出現了一種以美蘇兩極為主要矛盾的相對穩定的新的國際關系結構。這就說明:決定國際關系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各國實力的對比是否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一個國家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歸根到底是由一個國家的實力所決定的。隨著美蘇兩國實力的此削彼長,從50年代后期起,逐漸形成了美蘇爭霸的世界政治格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四節美蘇爭霸。(板書課題)

  一、美蘇爭霸格局的形成

  師: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1953年9月,赫魯曉夫就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出示投影:“我們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如果我們為和平聯合起來,那么就不會有戰爭,那時,如果有某個瘋子想挑起戰爭,我們只要用手指嚇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靜下來。”

  ——赫魯曉夫

  師:這段材料表明了赫魯曉夫什么戰略意圖?

  生:爭取同美國平起平坐,實現蘇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戰略目標。

  師:那么,赫魯曉夫依據什么認為蘇聯可以同美國“平起平坐”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師:到赫魯曉夫執政中期,蘇聯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大增,縮短了同美國的差距。有一組統計數字提供給大家:首先在經濟方面,1950年蘇聯的國民收入占美國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xx年內縮小了27個百分點。其次在軍事方面。50年代初蘇聯的軍事編制達到550萬人以上,而美國在1947年到1950年間,只維持140萬人左右的規模。第三,在核力量方面,1949年蘇聯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53年蘇聯氫彈爆炸成功,從而結束了美國的核壟斷地位。同時,從世界范圍來看,國際關系力量對比也發生了變化,社會主義陣營已經形成,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陣營,使美國稱霸世界的計劃屢屢受挫。這些都使得蘇聯有可能從新的實力地位出發,執行新的外交政策。

  師:前面我們講到,戰后初期,美國憑借經濟、軍事方面的優勢,推行全球擴張的霸權政策。那么,赫魯曉夫追求與美國平起平坐,讓美國承認蘇聯擁有與美國同等的權利去主宰世界,這實質上是一種什么政策呢?

  生:(回答)

  師:根據以上的分析,請你歸納出美蘇爭霸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生:(歸納總結)

  師:外交戰略和實力對比的變化,直接影響了美蘇爭霸局面的形成,而其中,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是美蘇爭霸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美蘇爭霸形成的時間是50年代后期。

  師:那么,美蘇爭霸的情況如何呢?蘇聯能否真正做到同美國“平起平坐”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美蘇爭霸的概況。

  二、美蘇爭霸的概況

  師:美蘇爭霸從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經歷了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由于不同的外交戰略和實力對比的差異又表現出不同的態勢。

  請說出美蘇爭霸第一階段的時間,并概括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什么?

  生:(閱讀教材,然后回答問題)

  1.第一階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緩和又緊張(師生共同分析緩和方面的三個事例)

  師:50年代中期,對奧和約的簽定,結束了二戰后奧地利被美、蘇、英、法四大國分割占領的局面,奧地利成為中立國家。對奧地利而言,這是它現代史上的一大轉折。條約給奧地利帶來了持久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但更重要的是,條約對世界局勢特別是歐洲局勢的緩和起了積極作用。西方國家認為,這是蘇聯的一次實質性讓步,東西方關系開始“解凍”。

  第二個事例是蘇聯承認聯邦德國,1955年蘇聯和聯邦德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蘇聯承認聯邦德國是面對現實的一種選擇,它改善了蘇聯在國際上的形象,壯大了蘇聯“和平攻勢”的聲勢;同時,也使西方難以回避民主德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事實。

  第三個事例是赫魯曉夫第一次訪美。赫魯曉夫是第一位訪問美國的蘇聯最高領導人。1959年9月,赫魯曉夫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馬里蘭州的總統療養地戴維營進行了會談。赫魯曉夫的美國之行沒有取得什么實際成果,但他認為這本身就給人以美蘇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事物的印象。實際上,戴維營會談是蘇聯推行蘇美合作外交戰略的重大行動,它反映出美、蘇兩大國戰略地位的微妙變化,美國實際上承認了蘇聯與美國同是超級大國的事實。

  師:緊張方面的事例有兩個:“柏林墻”的修筑和“古巴導彈危機”。(電腦顯示“柏林墻”畫面,引導學生回憶有關的簡單知識)

  “柏林墻”是德國分裂和歐洲分裂的標志,是東西方冷戰的象征。“柏林墻”筑起兩個星期后,蘇聯撕毀美、蘇兩國為期三年的禁止核試驗的協議,恢復了一系列核試驗。美國也不甘示弱,肯尼迪總統下令恢復地下核試驗。美、蘇雙方之間核軍備競賽迅速升級。

  師:有沒有同學了解“古巴導彈危機”?

  生:(如了解,可簡單敘述)

  (電腦多媒體動態顯示古巴導彈危機的經過“蘇聯秘密向古巴運送導彈”——“蘇聯在古巴建立導彈基地”——“美國實行武裝封鎖”——“蘇聯撤走導彈”,教師適當講解。)

  師:(1)蘇聯為什么在古巴設置導彈?(2)蘇聯為什么能夠在古巴設置導彈?(3)蘇聯在美國的戰爭恐嚇下,乖乖地運走導彈,這說明了什么?

  生:(在教師引導下回答)

  師:經過此次較量之后,蘇聯決心全力發展核武器,導致兩個超級大國新的激烈競爭。

  生:(閱讀教材,并說出美蘇爭霸的第二個階段的時間和特點)

  2.第二階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蘇進攻美防守。

  師:這一時期蘇聯和美國的態勢都有一個變化的過程,美國是轉攻為守,蘇聯則是從蘇美合作主宰世界轉變為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積極進攻戰略。六七十年代蘇聯為什么能夠推行積極進攻的爭霸戰略?

  師:(投影圖表“美蘇戰略核武器對比表”)

  項目 年份 美國 蘇聯

  洲際導彈 1968 1054枚 858枚

  1978 1054枚 1400枚

  潛艇發射導彈 1968 656枚 121枚

  1978 656枚 1015枚

  戰略轟炸機 1968 545架 155架

  1978 432架 135架

  核彈頭 1968 4300枚 1300枚

  1978 11000枚 4500枚

  生:(學生分析并回答問題)

  師:1964年上臺執政的勃列日涅夫積極擴軍備戰。從這張圖表我們可以看出,到70年代,就軍事力量的對比而言,蘇聯已經從戰略劣勢轉為戰略均勢,并日益顯出超過美國的趨勢,同時,蘇聯的經濟實力同美國的差距也大為縮小。蘇聯工業總產值從1950年相當于美國的30%,上升到1975年的大約80%。日益增強的實力,特別是軍事實力,成為勃列日涅夫積極進攻戰略的支柱。那么,蘇聯全球性進攻戰略的具體表現是什么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師:蘇聯在亞洲進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擴張活動,最突出的事例就是1979年蘇軍入侵阿富汗。

  (電腦動態加聲樂顯示“蘇軍入侵阿富汗路線圖”)

  師:1979年蘇聯出兵阿富汗,實行直接的軍事占領,直接威脅海灣地區和印度洋地區的和平,標志著蘇聯霸權主義政策發展到了頂點。另外,蘇聯還加緊對中國進行壓制和軍事威脅,以致釀成中蘇邊境的武裝沖突,最突出的事例就是1969年的珍寶島事件。70年代初,蘇聯已在中國邊境陳兵百萬。

  師:與蘇聯相反,美國在這一時期卻轉攻為守,這主要是由于美國的實力相對削弱的原因,美國的實力為什么會相對削弱呢?

  生:(在教師指導下,結合學過的知識回答問題)

  師:迫于形勢的變化,1969年尼克松擔任美國總統后,對美國的對外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御。

  (投影資料,如下)

  美國將參加各盟國和朋友的防務和發展活動,但是美國不能而且也不會制定全部方案,擬訂全部計劃,執行全部決定,負起保衛世界自由國家的全部責任,只有在我們的幫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認為是符合我們的利益的時候,我們才會給以幫助。

  ——美國總統尼克松1970年對外政策報告

  師:請結合這段資料說一說尼克松在1970年提出的對外政策,同戰后初期的杜魯門主義有什么不同點?

  生:(學生思考并作答)

  師:這種政策調整,是美國力量衰弱過程中的產物,它的基本傾向是收縮美國的海外態勢,收縮的重點是亞洲。為此,尼克松在亞洲采取了兩大步驟:一是1979年美軍從越南撤出,二是開始同中國實現關系正常化。

  師:(投影圖片“1972年2月21日,周恩來總理在機場迎接尼克松一行”,教師講述)請問在這之前,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采取的是什么態度?

  生:(回憶所學知識作答)

  師:盡管美國的對外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但是美國仍不失為資本主義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仍然擁有巨大的經濟軍事實力,而且不管如何調整策略,美國都沒有放棄它的霸權政策。

  3.第三階段(80年代)美強硬蘇收縮

  師:1981年就任美國總統里根,提出了對內振興經濟,對外重振國威的口號,在這個口號的指導下,里根政府在整頓國內經濟的同時,對美國的全球戰略作出了重大調整,開始對蘇聯采取強硬態度,以遏制蘇聯全球性進攻的勢頭。

  (結合教材,師生問答,了解美國強硬政策的表現)

  師:80年代中期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戈爾巴喬夫開始放棄爭奪軍事優勢的作法,轉而裁減軍備。1987年,戈爾巴喬夫和里根簽署了全部銷毀兩國中短程核導彈的條約。這個條約雖然只能削減美蘇兩家核武庫的大約4%,但它終究是自出現核武器以來達成的第一個削減核軍備的協議,蘇聯在對外戰略上由擴張轉向全面收縮。(結合教材,師生問答,了解蘇聯全面收縮的表現)

  師:這一時期的蘇聯,為什么要轉為全面收縮呢?

  生:(閱讀教材小字內容并回答問題)

  小結:

  1.投影圖片。(附后)教師總結本課內容。

  2.學生分組討論:從二戰結束到20世紀80年代,美蘇兩國的對外政策有什么變化?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附:本課知識結構圖

《美蘇爭霸》教案 篇2

  作為高中的歷史老師,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一篇關于高中歷史《美蘇爭霸》說課稿的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上午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歷史《美蘇爭霸》,以下我就將來從說教材、教學目標等環節來展開我今天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美蘇爭霸》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有關二戰后的形勢變化,又啟示后來的國際格局的形成。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了解美蘇爭霸的概況,認識美蘇爭霸的原因及后果。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查找、分析、歸納知識要點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事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精心設計并營造閱讀、思考、質疑及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治學方法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情感與價值觀

  首先在合作探討、釋疑解難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悅和探索的樂趣。

  其次正確認識美蘇爭霸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認識到在歷史上落后的國家建成高度文明、富強的社會主義任重而道遠,另外對待今日的美國,一方面要堅決反對它的霸權政策,另一方面還要借鑒它政治謀略的合理部分,這是一個合格的具有民族危機感的社會主義公民應有的理智的分析。

  本節難度大:內容抽象概括,且概念多,觀點多,理論敏感點多。

  3、教學重點:美蘇爭霸三個階段中蘇聯的戰略意圖與美國在第二階段中的政策調整。因為這兩點的掌握對于學生分析和理解今天的國際形勢有很大的幫助。

  4、教學難點:如何認識美蘇爭霸中,既有緊張又有緩和的局面。因為教材對此只作概括性的列舉,并未具體分析,難以理解。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訓練,高二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分析、歸納、概括和綜合的能力。此外,他們的信息來源較廣泛,思想前衛活躍,對美蘇爭霸多少都有一點自己的獨立的看法。因此要在課堂教學抓住學生思維熱點,既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評價美蘇爭霸,又要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分析和理解今天的國際形勢。

  三、教學策略

  1、教法運用

  主要采用問題教學法,通過一系列有內在聯系的問題,引導學生在主動閱讀、思考、討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和感悟歷史。

  2、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法、比較法、討論法、分析法等來加強對教材的理解,培養自學能力。

  四、過程設計

  1、導入。 地圖,顯示美蘇方位。

  提問(1)戰后初期,形成了雅爾塔體系,主宰的國家是哪兩個?

  學生回答:美國、蘇聯。直接導入本課主題。

  2、破題。解決“是什么”的問題。

  這是任何一節歷史課都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目的是從破題入手,使學生形成本節教材最基本的歷史概念。

  提問(2)什么是美蘇爭霸?

  指導學生閱讀、概括教材有關內容,形成基本認識。在此基礎上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從形式(現象)和內容(實質)兩方面對這個概念進行解析。

  3、分析原因。解決“為什么”的問題。

  問題(3)美蘇爭霸的原因是什么?

  解決這個問題,應建立在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及教材挖掘和分析上,同時也注意引導學生重點分析其根本原因。在這里我讓學生看一段材料,引導學生從材料中分析其原因,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

  4、梳理過程。解決“怎么樣”的問題。

  旨在弄清美蘇爭霸的基本過程。

  方法:通過以下兩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解決。

  問題(4)美蘇爭霸三個階段的起止時間、雙方首腦、代表事例、基本態勢?

  這里涉及到了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必須下大力氣,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這里,我主要是用表格的形式歸納課文中的相關內容。

  而學生在梳理的過程中,可能會對教材內容提出一些疑問,如:

  在美蘇爭霸第一階段的學習中,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會出現“古巴導彈危機”?這里通過古巴導彈危機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古巴導彈危機說明了什么問題?得出結論:這一事件表明當時的戰略優勢仍在美國方面。播放視頻資料使學生的參與程度得到提高,再現歷史情境,更好地解決問題。

  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學生會有這樣的疑問:蘇聯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在這里展示世界地圖,指出蘇聯和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通過設置如下問題來回答這個問題:全球四大洋,蘇聯僅有一洋不臨,請問是哪一洋?蘇聯要控制印度洋必經哪里?蘇聯控制印度洋的目的是什么?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至于如何理解美國在第二階段中的政策調整?這里關系到美國的兩任總統及他們的對外政策,只要對杜魯門主義和尼克松主義進行比較分析,就可以理解美國政策調整的本質了。

  在第三階段的學習中,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什么是“星球大戰計劃”?美國為什么推行這個計劃?對于這個問題,我預先布置學生收集資料,讓有準備同學講解“SDI”及“NMD”內容,同時引導學生對80年代美蘇兩國的經濟狀況進行分析,就可以知道美國推行這一計劃的目的是企圖在美國經濟復蘇而蘇聯經濟陷入困境之時,乘機擊垮蘇聯,奪取世界霸權。

  為什么美蘇爭霸中既有緩和的時刻又有劍拔弩張之時?其實說緊張尚可理解,如何看待緩和呢?這是本節的難點,這里采用師生互動討論的方法,深入分析教材內容,發掘隱藏于字里行間的根本原因,得出這樣的結論:雙方的意圖在于“以退為進”;根本原因是雙方軍事經濟實力的消長。這樣做可以深入淺出地解決了本節的難點問題。

  問題(5)戰后蘇聯的戰略意圖是什么?

  蘇聯在美蘇爭霸三個階段的戰略意圖,因為教材中已經有敘述,可以引導學生制作表格將知識歸類。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蘇聯在美蘇爭霸三個階段會有這樣的對外政策?因此,我在引導學生制作表格的時候,將蘇聯每一階段政策制定的背景考慮進去了,并且還增加了蘇聯在斯大林領導時期的有關內容,以便學生復習和將知識系統歸類。

  5、合作探究,拓展思維。

  設計一些具有思辯性的問題,分組合作討論,引導學生遵循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原則,闡述自己的觀點并相互辯論。以此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如:

  問題(6)美蘇爭霸給美蘇兩國經濟及世界局勢帶來怎樣的影響?從美蘇爭霸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注意引導學生分別從對美,對蘇及對世界局勢等三方面分析其影響, 學生根據課內外所掌握的知識,結合當前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情況,展開討論,實事求是地逐一列出美蘇爭霸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6、板書設計

  7、總結與反饋

  主要任務:鞏固和落實課堂教學內容。

  (一)小結:

  1、美蘇爭霸過程中,互有攻守,這是由什么決定的?

  美蘇雙方的經濟軍事實力的消長

  2、美蘇對華政策的變化是由什么決定的?

  美蘇的對外戰略和國家利益

  (二)從爭霸的原因、過程和影響等方面給學生命制4道左右選擇題,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選擇題:

  1、斯大林逝世后,中蘇關系逐漸惡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中蘇兩黨在意識形態方面發生嚴重分歧

  B.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企圖控制中國

  C.赫魯曉夫單方面撤走全部在華專家

  D.對中國進一步軍事威脅,挑起中蘇邊界軍事糾紛

  2、50年代后期,蘇聯走上霸權主義道路開始與美國爭霸的主要目的是(  )

  A.壓倒美國,由蘇聯主宰世界

  B.轉移國內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

  C.穩定并擴大社會主義陣營

  D.與美國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3、20世紀70年代,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大變化實際上是(  )

  A.美蘇軍事力量對比的變化

  B.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

  C. 第三世界聯合反帝反霸斗爭的變化

  D.中美關系的變化

  4、以下關于20世紀80年代美蘇爭霸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經濟和技術的優勢在美國方面

  B.蘇聯從對外擴張轉向全面收縮

  C.美國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御

  D.美國對蘇聯重新采取強硬政策

  五、課堂延伸

  前段時間美國國務卿賴斯訪問亞太地區,布什政府對亞太地區戰略關系重新進行調整,請結合當前國際關系,查找相關資料,談一談當前的中美關系,并預測中美關系的發展。寫一篇歷史小論文。

  最后,總結本課教學設計的特色: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注重培養學生 “動腦、動嘴、動手”能力。

  (二)發揮師生雙主體的作用,在師生探究式學習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注重加強歷史學科與地理、語文、政治、生物等學科的有機滲透,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創新意識。

《美蘇爭霸》教案 篇3

  一、美蘇爭霸格局形成

  (1)50年代,赫魯曉夫上臺。提出一套同美國平起平坐,實現蘇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戰略。

  (2)50年代后期起,美蘇爭霸的格局逐漸形成。二、第一階段

  (1)時間: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

  (2)特點:既有緩和又有緊張時刻.優勢在美國。

  (3)緩和方面:

  a.50年代中期,蘇聯主動與西方國家簽訂對奧地利的和約。

  b.蘇聯承認聯邦德國。

  c.1959年,赫魯曉夫第一次訪問美國。

  (4)緊張局面:a.1961年“柏林墻”的修筑。b.1962年“占巴導彈危機”。三、第二階段

  (1)時間:本世紀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

  (2)特點:蘇聯處于攻勢,美國轉攻為守。

  (3)蘇攻:

  a.蘇聯加緊發展軍事力量,常年保持巨額軍費開支,不僅建成一支能對美國造成威脅的遠洋海軍,還使洲際導彈數量多于美國。

  b,勃列日涅夫在歐洲用“緩和”戰略麻痹西方的同時,在亞、非進行了一系列擴張活動,特別是1979年出兵占領阿富汗。

  (4)美守:a.70年代的美國經濟增長緩慢,陷于侵越戰爭泥潭。b.1969年尼克松任總統后,對外戰略從進攻轉為防御,從越南撤軍,同中國實現關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c.軍事實力相對下降,同蘇聯就限制戰略核武器等問題達成了一系列協議。四、第三階段

  (1)時間:20世紀80年代。

  (2)特點:美國強硬態度;蘇全面收縮。

  (3)美強硬:a.1981年里根任總統。開始對蘇聯采取強硬態度。b.立足局部戰爭,排擠蘇聯勢力。c.1983年。提出“戰略防御計劃”,用以高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軍備競賽拖垮蘇聯。   蘇收縮表現:①80年代中期起。戈爾巴喬夫開始放棄爭奪軍事優勢的作法,轉為裁減軍備。②從對外擴張轉向全面收縮,采取從阿富汗撤軍、同中國實現關系正常化等措施。③放棄了70年代的擴張所得,放松了對東歐等地區的控制,并最終退出。

《美蘇爭霸》教案(精選3篇) 相關內容:
  • 《啟蒙運動》教學設計(通用4篇)

    第7課 啟蒙運動教學設計1教材分析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深入理解歐洲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性質、思想體系和歷史作用;了解盧梭和康德的思想主張及其所體現的人文內涵;了解18、19世紀歐洲的浪漫主義的創始人,及其中所包含...

  • 《啟蒙運動》教案(精選3篇)

    第7課 啟蒙運動教案【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深入理解歐洲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性質、思想體系和歷史作用;了解盧梭和康德的思想主張及其所體現的人文內涵;(2)、過程與方法:根據教科書和教師印發的相關資料,圍繞文藝復興...

  • 《自然科學》教案(精選3篇)

    活動名稱:科學工作—天氣記錄教具構成:教育目的:1、知道一些氣象變化與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系。能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并預報天氣。2、對探索氣象變化的奧秘感興趣。...

  • 《宋明理學》教案(通用7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列舉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狀況過程與方法:結合宋明理學代表人物的經歷和淺顯的文字材料,幫助學生弄清理學的內涵。...

  • 《世界近現代史》教案(精選3篇)

    一、教科書對于學生發展的功用(一)知識構建功能本冊書從內容編排上看,主要以時間順序,以章節體形式編寫;從線索看,主要有以下幾條:1、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在歐洲確立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2、重要的國際關...

  •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精選3篇)

    第1課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專題學習目標】1.課程標準:(1)①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

  • 第三單元 工業社會的來臨(精選3篇)

    第三單元 工業社會的來臨第9課 英國工業革命教案一、背景——工業革命的孕育1、定義:工業革命是指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轉變的過程。...

  • 改革迫在眉睫(通用3篇)

    第三單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課 改革迫在眉睫一、教材分析【課程標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識記:北魏的崛起與北魏重新統一黃河流域;北魏學習漢族封建政權的統治方式;宗主督護制;賦稅制度缺陷;馮太后培...

  • 《從鎖國走向開國的日本》教案(精選2篇)

    【課標要求】知道明治維新的歷史條件。【教學目標】目標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德川幕府的統治幕府統治的建立,封建等級制度,鎖國政策與封建統治的動搖幕府統治的實質及鎖國政策的影響探究幕府統治危機與明...

  • 高二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在线日韩精品视频 | 日本激情久久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2021 | 黄色天堂在线观看 | 91传媒在线 | 美女扒开尿眼让男人桶爽视频 | 一级毛片免费版 | 欧美日本高清一区 |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专区 | 欧美多毛肥胖老妇做爰 | 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级色片 | 天堂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素人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 福利视频午夜 | 免费的特黄特色大片 | 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 91精品众筹嫩模在线私拍 | 绯色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看r | 麻豆91入口| 久草在线新体验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 www.91看片 | 99爱中文字幕高清视频 | 97碰成人国产免费公开视频 | 国产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免费乇片 | 国产丝袜av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 久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黄色大片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专区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我想看国产一级片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成人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