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學與健康
目標的確定
生殖健康是20世紀90年代后形成的新觀念,能夠概述生殖健康的含義是理解什么是生殖健康的基礎。現實生活中兩類不同性質的“不育”問題,可以通過進行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來解決。能舉例說明這二者的基本原理、實施的基本過程,以及這兩種技術在現實中的應用,有助于結合社會需求進行學習。關于避孕的原理和方法,重在原理的闡述,只要能簡述原理,并知道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避孕措施就可以。近些年來,性傳播疾病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因此,引導學生關注性病的預防就格外有現實意義。
--思路
教學實施的程序
本節內容共設計為2課時完成。
教學內容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學生
活動 教學
意圖引入 辛棄疾這位豪放派詞人也曾描繪這樣溫馨的景象──“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村居》)詞人筆下描繪的,是融融的天倫之樂。古往今來,家庭的美滿、家族的繁衍和人類的延續,都和生殖有關。 了解生殖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 自然的生殖過程 正常的生殖過程是怎樣的呢?
通過圖片等直觀素材講述,“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夫婦,在性交過程中,丈夫的精子進入妻子的體內,健康的精子運動至輸卵管處與卵細胞相遇、相融合,形成了新生命的起點──受精卵。接著,受精卵一邊向子宮移動,一邊開始分裂,最終到達子宮內壁的某處并植入子宮內膜,即著床。共經歷280天左右的孕育,胎兒分娩出世──一個新生命就這樣誕生了。”
健康的生殖細胞、精卵的結合以及正常的胚胎發育,對于生育一個健康的孩子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精卵的結合。回憶初中所學過的知識,回答問題。了解生殖過程,為學習輔助生殖技術打好基礎。 生殖健康的概念 在現實生活中,與人類生殖有關的健康問題有哪些呢?
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必要的補充:有的夫婦在不想生育的時候,妻子懷孕;懷孕的母親因感染某些病毒造成新生兒患先天性疾病;與人類性行為有直接關系的性病的傳播等。
提出生殖健康的概念:
20世紀90年代人們逐漸形成了生殖健康的新觀念。
投影:生殖健康的三方面內容。
講述:生殖健康所關注的每個方面的內容都是人類最基本的、正常的需要。例如,夫妻間的性生活,早已不僅僅是以生殖為目的,而是人類正常的生理需要之一。所以在生殖健康的概念中突出體現的是以人為本的新觀念,這也是社會進步與社會發展的一種體現。
如上所述,有關生殖健康的問題有很多,這節課我們主要討論在社會生活中比較突出的幾個問題。回答問題,提出一些看法:如有的人想要孩子,卻不能生育;有的母親盡管能生育,但卻有將傳染病傳染給胎兒的危險,等等。 引起學生對生殖健康的關注。
了解生殖健康的概念。
深入理解生殖健康的意義。 人工輔助生殖技術概述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夫婦很想要一個小寶寶,可是,結婚多年一直沒有懷上。可能有哪些問題影響到夫婦的生育能力呢?舉出教材中提到的“現實中的問題”。
列舉社會需求: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世界育齡夫婦中大約有5%~15%為不育癥患者,其中男性不育占1/3~1/2。1988年美國國家中心統計育齡夫婦中,不育癥發病率為8.4%,到20世紀90年代上升到10%左右。在我國內地的育齡夫婦中,約有5%~8%存在不育問題,在一些大城市中,大約每10對夫婦中就有一對不能生育。而我們國家傳統的倫理觀使不育癥患者不僅承受著個人心理上的痛苦,同時還要承受來自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