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 赤壁懷古
師:你能不能具體說說?
生30:蘇軾天性善良,正直坦誠,看到不合理的事,或者看到對百姓不利的事,往往“如蠅在喉,不吐不快”,這就得罪了很多人。又加上他的詩文成就太高,太出色,能把周圍的筆墨比得黯然失色,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妒忌。這兩類人都一齊向蘇軾圍攻過來,他們說蘇軾怨恨皇帝,誹謗朝政,于是這些權貴們又搜羅蘇軾的詩作,羅織罪名,構成文字獄“烏臺詩案”,要求將蘇軾處以死罪,并首先把他押解到京城問罪,但是,不論朝野,都覺得他是個難得的人才,紛紛營救他。最后神宗皇帝才決定不殺他,以貶謫了事。蘇軾視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謫居中的他在游黃州郊外赤壁磯時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借懷古以抒發懷抱的雄豪之作。
師:說得好極了!你對這首詞的背景資料了解很多。是的,蘇軾是帶著累累傷痕向黃州走來的,他沒有資格選擇黃州之外的任何一個地方,只能向著這個當時還很荒涼的寂寞小鎮走來。
在黃州,蘇軾是孤獨的,憤懣的,凄涼的。他在一首詞中寫道:
(顯示多媒體畫面b15:畫面出現《卜算子》,并有配樂朗誦。)
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師:他在痛苦中思考,他在思考中成熟,他的心中正激蕩著感情的波瀾,醞釀著沖天的豪氣,只待找到一個突破口,便會不可遏制地噴涌而出!
終于有一天,面對滾滾東去的長江,遙想古代的英雄豪杰,蘇軾心潮澎湃,壯情激烈,他大筆揮灑,寫下了這首千古杰作。
所以,余秋雨先生說:“在黃州的蘇東坡是成熟了的蘇東坡。這種成熟是‘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伸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經歷了一場曠世未遇的人生劫難的蘇東坡,漸漸回歸于清純和空靈”,《念奴嬌•赤壁懷古》正是這種清純和空靈的一個音符。
下面我們聽一下這首詞的朗讀。
(顯示多媒體畫面16:配樂朗誦的錄像。)
師:俄國著名的文學理論家別林斯基說:哲學家用三段論法,詩人用形象和圖畫說話。大凡好的詩詞都是詩中有畫,具有自己獨特的意境、風格和氣勢。《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這樣的詞作。通過鑒賞,我相信我們的同學一定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我們再進行第三步——比較鑒賞。我們已經賞析了婉約詞的代表作——《雨霖鈴》,不難看出,“楊柳岸,曉風殘月”與“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這就是二者不同的特色,就是風格。我們把這兩首詞作一下比較,看看它們各寫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各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音調上又有什么不同。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后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