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西方的文化資源導學案
b.如果一味強調我們不僅在科學上要向西方學習,在藝術上也要向西方靠攏,其結果必然就像邯鄲學步一樣。
c.有人錯誤地以為工藝和藝術是屬于有之不多、無之不少的雕蟲小技,其實這恰恰是中國文化的強項。
d.一走進第十屆上海國際時裝展覽會展廳,我們頓覺眼前一亮,各色各樣的時裝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二)佳句品讀
文句:
理由:
(三)文段理解
如果說中國文化的弱點存在于感性與理性兩極,因而其體育與科學均不夠發(fā)達,那么,其“富礦”恰恰處在感性與理性之間的交融地帶,因而其藝術與工藝特別發(fā)達。說中國是一個藝術和工藝的國度,不僅是由于我們的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先秦的詩經(jīng)、戰(zhàn)國的楚辭、漢代的辭賦、六朝的驕文、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明清時代的小說這些純藝術的上乘佳作,也不僅是由于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仰韶的彩陶、良諸的玉器、殷商的青銅、漢代的石像、唐代的三彩、宋代的泥塑、元代的青花、明代的園林、清代的宮殿這些泛藝術的工藝精品,而且是由于我們古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本身就浸泡在藝術之中。就在西方的經(jīng)院哲學家們通過邏輯或數(shù)學的手段來揭示宇宙乃至上帝的奧秘時,自隋唐開始的科舉制度卻要將寫詩和作文看成是每一個國家官吏所應具備的必要的素養(yǎng)。因此,與西方不同,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不必躲在幽暗陰森的教堂里去研究天文歷算,但卻必須以琴、棋、書、畫來修養(yǎng)身心。儒家以忠孝安邦、以禮樂治國的傳統(tǒng),自然會把文章提到“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的高度;道家“乘物以游心”的處世哲學更容易讓人們以藝術的態(tài)度來對待全部生活。
1.文中加引號的“富礦”比喻什么?
答: 。
2.為什么說“中國是一個藝術和工藝的國度”?(不少于3點)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