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西方的文化資源導學案
1.中國人與歐美人在思維方式的取向上具體有什么差異?
答: 。
2.中國人的辯證思維與歐美人的邏輯思維各自強調的重點有什么不同?
答: 。
3.尼斯比特從哪兩個角度闡述了東西方思維產生的淵源和特性?
答:① ,② 。
4.據文意,選出下列推斷能夠成立的一項:( )
a.“中庸之道”經過數千年的歷史積淀,已經內化成了每一個中國人的性格特征,從而直接導致了中國近代的落后挨打。
b.西方的分析思維要優于中國的辯證思維,因此中國人要善于向西方人學習分析思維。
c.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和分析思維開創了古希臘文化,而儒教和道教則造就了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
d.在當今世界,東西方在思維方式上如果能做到求同存異,無疑必將加深彼此間的了解,也更能有力地促進東西文化的交流。
【資料鏈接】
陳炎:中國“詩性文化”的五大特征
說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首先是因為“詩”這種文化產品在中國藝術中占有著特殊地位。從春秋的“詩經”到戰國的“楚辭”,再到漢魏的“樂府”,從“唐詩”到“宋詞”再到“元曲”,詩這種形式雖然千變萬化,但卻始終占據著中國藝術的主導地位,并滲透到以后出現的其他藝術形式之中:不僅戲曲“以詩為詞”,小說“有詩為證”,而且書法也要寫詩,繪畫也要提詩。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真正含義,是將“意境”作為一切藝術所追求的最高目的。從這一意義上,可以毫不夸大地說,傳統的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
其次,說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不僅是因為詩的精神主宰著中國藝術的整體精神,而且也由于以詩為靈魂的藝術精神影響和左右著藝術之外的文化產品。在感性活動方面,中國的體育并不以開發人的肉體極限為目的,也從來不陷入狄俄尼索斯式的迷狂,而是在感性宣泄中強調理性的制約,在肉體的拼搏中注重智慧的較量。最能代表中國體育精神的不是足球,而是太極拳,它不是一種忘乎所以的肉體迷狂,而是強調身與心的統一、氣與力的和諧。直到今天,我們在國際體育競賽中的強項大都帶有藝術的成分,如體操、跳水、技巧之類,而在足球、田徑等單純感性較量、張揚肉體迷狂的項目中,我們則常常處于先天的弱勢地位。說到底,中國人的體育觀念和西方人有著明顯的不同:中國人不僅要以力量、以速度為原則,更要以美為原則;而在西方人那里,即使是所謂的“健美”活動,也不惜為了考察人的肉體極限而將其變得畸形……在理性方面,中國的科學并不以開發人的理性能力為目的,也從不陷入阿波羅式的精神沉醉,而是使理性的運演不脫離經驗的內容。正如中國的體育活動往往具有藝術特征一樣,傳統的科學活動也常常具有審美的性質。例如,張衡的“地動移”既可以看作是一件科學儀器,也可以看作是一件藝術精品;而傳統的許多中醫方劑則采取歌訣體。這同西方人將科學的發展引向邏輯化、思辨化、超驗化的軌跡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