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贈詩四首 教案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前兩句,將四周的高山峻嶺比喻成了無數(shù)利劍的鋒芒,而自己的愁腸正是被其割斷。后兩句,寫詩人由“望故鄉(xiāng)”而心生的幻想。
寫作特色
《節(jié)婦吟》
暗示手法的運用
此詩運用暗示手法,以詩代簡,曲折表達詩人不便明說的婉拒之意。此詩通過一位節(jié)婦形象,表達了詩人的政治態(tài)度,即主張中央集權(quán),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具有鮮明的時代進步意義。這首詩與漢樂府《陌上桑》《羽林郎》有異曲同工之處,但較之漢樂府二詩則更為委婉含蓄。
《酬樂天頻夢微之》
獨到的夢境手法
此詩寫夢境手法獨到。本來白居易《夢微之》詩寫夢就頗有特色,詩中不說自己對老友的思念,卻從對方著墨,反過來問他何事憶及自己,致使自己夢中見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友。這使得自己對老友的關(guān)心和牽掛更顯真情。元稹這首詩一反常情,以未能夢見老友的凄苦心境表現(xiàn)對老友的極端深切的懷念之情。
《近試上張籍水部》
摹寫生動傳神
如果單從“閨意”來看,這首詩純粹運用“賦”筆,亦即直言陳說。雖然篇幅短小,筆墨簡省,但卻摹寫生動,富有情趣,而“低聲問”三字刻畫新嫁娘的微妙心理尤為傳神。其一,是寫出了新嫁娘特有的羞澀忸怩。唐時男女通婚,大都依據(j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配偶雙方在婚禮之前幾乎不見面,彼此之間比較陌生。因此,新婚之夕就問新郎自己的梳妝打扮是否合宜,對新娘來說顯然難為情,羞于啟齒。然而,為了取得公婆的歡心而又不得不問。故而出以“低聲”,從中不難想見新娘的忸怩嬌羞之態(tài)。其二,是寫出了新娘的謹小慎微。新娘之詢問新郎,心中不無顧忌,她惟恐隔墻有耳,被公婆聽見,從而使公婆誤會她精心打扮乃是為了刻意討好。所以出以“低聲”,可見其心思細密。其三,是寫出了新娘的自矜嫵媚。拜見公婆之事關(guān)重大,在新娘早有充分認識。為此她在新婚之夜秉燭達旦而著意打扮。其實,對“畫眉深淺”之是否適度,她早已深思熟慮,故而心中不乏自信,所以征詢夫婿意見,不過是想得到明確認同。因而,“低聲問”三字還含蓄地表現(xiàn)了她的自矜嫵媚,亦即張籍答詩所謂“自知明艷更沉吟”。總之,作者通過描摹人物的外在言行,傳出其豐富復(fù)雜的心理活動,入乎細微,合乎情理。即使不涉考試事,此詩寫舊俗親情如此細膩生動,亦足稱佳品。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用語險峻,富有浪漫的想象力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思鄉(xiāng)的沉痛心情。用語險峻,富有浪漫的想象力。比喻、拈連、化用典故等手法在詩中的運用,較好地表達了詩的主題。這首詩就是一首想象奇特、比喻新穎、由景入情、婉轉(zhuǎn)纏綿的思鄉(xiāng)之作。作者被貶荒遠之地的悲苦愁緒也深沉地表現(xiàn)了出來,詩的最后兩句充滿了誘人的神奇色彩,在形容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時可以引用它。詩的頭兩句形象性強,比喻貼切,也是傳誦的名句。在表現(xiàn)無限的憂愁時可引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