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李政道博士》學案
訪問是一種社會交往過程,在訪問過程中,訪問者與被訪問者之間形成了一種社會互動關系。由于調查對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知覺、有意識的個性化的人,要使他們與訪問者積極配合,給訪問者提供材料,就需要做大量的周密細致的準備工作,掌握好訪問的技巧。
訪問者應采取一些巧妙的接近對方的方法:①自然地接近對方。即訪問者入鄉隨俗, 通過與被訪問者的互動過程來接近對方。比如,與被訪問者共進一次餐,共同去參加一次聚會,共同去看一場電影,或者幫助被訪問者解決眼前的一個疑難問題等。在此過程中達到互相了解,雙方產生一定的感情,從而建立起信任感,為訪談打下基礎。②通過尋找共同點來接近對方。 訪問者開始與調查對象接觸時,涉及訪問的內容先避而不談,而把話題引到雙方共同關心和感興趣的其他問題上去,以引起對方的共鳴,使對方產生碰到了知己的感覺,然后再切入主題。③從正面直接接近對方。雙方一見面,訪問者即開門見山,作了自我介紹后,直接向被訪問者說明來意,以委婉的言辭來取得對方的配合。此法簡便、省時、效率高,在對方無顧慮的情況下,一般都可以采用此法。
與調查對象順利接觸,形成良好的談話氣氛后,就可以開始提問了。提問是訪問調查的主要環節和重要手段,訪談的技巧關鍵是提問的技巧,提問成功與否決定著訪問能否順利進行和調查的效果。提問的方式很多,有開門見山式、投石問路式、順水推舟式、順藤摸瓜式、借題發揮式、循循善誘式,等等。至于采用何種提問方式,取決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問題本身的性質和特點。一般來說,復雜和敏感的問題,應小心謹慎、委婉迂回地提出;簡單、普遍的問題,則可不必顧慮,從正面直接提出。二是調查對象的具體情況。一般來說,對性格孤僻、思想上顧慮大或理解能力較差的人,應耐心誘導、逐步深入地提出問題;對性格開朗、無顧慮或教育程度高、理解能力強的人,則可以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地提出問題。三是訪問者與被訪問者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在訪問者與被訪問者互不熟悉,尚未建立起信任感的情況下,應耐心、慎重地提問;如果雙方已較熟悉,則可直截了當地提問。總之,作為一種談話藝術,提問的方式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應在分析上述因素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順其自然,隨機應變,才能收到良好的訪談效果。為此,在提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了解被訪問者的知識程度;第二,了解被訪問者的興趣和禁忌;第三,問話應當簡短明了;第四,應盡量使問題具體化,避免抽象化;第五,應始終保持中立態度,盡量避免使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詞句。在提問過程中,為了幫助被訪問者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以取得預期的回答效果,訪問者還要善于對問題進行引導和追詢。引導和追詢是對提問的延伸或補充,是一種對提問的控制方法。一般來說,在以下兩種情況下需要使用引導提問:一種情況是,當訪問者需要將正在問的題目轉向一個新的題目時,在轉換過程中,被訪問者可能會由于思路的轉向而出現停頓,或因毫無心理準備而產生困惑,這時便需要訪問者啟發、誘導。另一種情況是,當被訪問者答非所問的時候、欲言又止的時候、語塞的時候、漫無邊際扯得太遠的時候,就應及時加以引導,使訪問能夠圍繞相關問題繼續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