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掌握矛盾特殊性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理,初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辨證關系的原理。在矛盾特殊性的含義及表現的教學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與綜合的能力;在引導學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辨證關系的原理時,注意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辨證思維能力;在引導學生運用基本原理去分析、說明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理解和認識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時,注意培養學生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學,使學生①進一步掌握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②掌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方法。
態度、情感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使學生①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矛盾的特殊性,進一步增強學生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同時引導學生克服思想上、行動上的盲目性,增強自覺性。②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去觀察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第一節內容的深化。是在矛盾的概念及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論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論意義。它在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列寧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活的靈魂”。毛澤東認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本節共三框。包括兩部分內容。前兩框為一部分,講矛盾的特殊性及方法論意義。第三框為一部分,講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辨證關系及方法論意義。
第一框 事物的矛盾各有自己的特點。整體講矛盾特殊性原理。從兩方面論述。(1)指出矛盾特殊性的含義。(2)指出矛盾特殊性的表現:包括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事物矛盾的雙方也各有其特點。
教學重點,是矛盾特殊性的具體表現。由于學生對矛盾特殊性的具體表現,不能全面認識和理解,往往忽略其中的重要內容,這些內容是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理論基礎。
教學難點是正確認識我國現階段的特殊矛盾,正確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問題
教法建議
對“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點”的教學,教學可采用問題教學法。教師讓學生先預習本框題內容,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疑惑的問題,教師匯總學生提出的問題,找出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全班討論解疑。教師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傳統故事,并提出對立的認識:“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基礎上,理解矛盾特殊性的含義。
對矛盾特殊性具體表現的三個方面的教學,側重其中一個方面:“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重點探究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體現不同階段顯著特點的其中一個“點”,如生產工具的變化。學生分組,完成資料的收集、整理、演示任務,說明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生產工具的特殊性及所代表的生產力水平。最后,綜合各小組的成果,形成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生產工具各有不同的特點的認識,進一步抽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的認識。思維過程:具體——抽象——更高的抽性。
其他兩個方面的教學,建議更多采用歸納的方法進行分析。
正確認識我國現階段的特殊矛盾,是正確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關鍵。引導學生全面認識“中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時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引導學生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殊矛盾。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另一方面,著重理解“初級階段”,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指導的重要意義。 powerpoint演示文稿,背投圖表,學生活動填充圖表內容。
附圖表:
人均GDP | 人口 | 農業人口 | 資源 | 經濟效益 | 科技水平 | 教育 | 文化建設 | |
我國 | ||||||||
世界平均 | ||||||||
發達國家 |
第二框 具體分析和解決不同的矛盾。本框是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基礎上,論述其方法論意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兩部分。(1)指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本含義和理論依據及其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重要地位。(2)分析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的重要性。首先,在理論和實際結合中分析為什么要。其次,分析對具體問題不做具體分析的危害,反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是為什么要,既是本框也是本節的教學重點。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認識世界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從這個意義上看,本框內容以前一框內容為認識的基礎,又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現實生活中種種因素影響人們,真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教學難點是正確區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這是在矛盾特殊性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哲學原理指導下的一個實踐問題。既有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問題、世界觀與方法論統一的問題,同時又與政治問題等內容相連,內容相對復雜,學生理解和把握有一定的難度。
總體看,本框內容,沒有太大的難度,是實施主體性學習的有利條件。總的方法、主要的方法:教師組織引導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議論、練習形成對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道理的認識。
具體講:可以采用調查法。組織學生分兩組調查“具體分析和解決不同的矛盾”的正面和反面的例證。調查其對事物發展的積極影響、作用;消極(負面)影響、作用,使學生通過對現實問題的調查,自覺形成對于“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重要性的認識。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并提出解決一些現實矛盾的思想、方案,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第三框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本框是在學習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兩者之間的辨證關系和方法論意義。
第三框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都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辨證關系。因為,這既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同時又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實踐問題。首先,這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辨證關系是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學習和掌握唯物辯證法的關鍵。只有弄清這一原理,才能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確地認識事物、解決矛盾。其次,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實踐問題,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辨證關系原理,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哲學依據。只有弄清了這一原理,才能比較深刻地理解和運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辨證關系是教學難點,主要是由于它本身理論性很強,又十分抽象,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受認識水平、能力的限制,理解起來有相當的難度。
本框內容的教學,建議采用問題教學法。結合歷史、現實提出一系列問題,組織學生從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的角度進行思考、分析和討論。
① 討論公孫龍“白馬非馬”論的錯誤
② “法輪功”與邪教的關系
通過以上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形成對于“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原理的認識。進一步形成對于遵循正常的認識秩序、改造世界的科學工作方法的理解和運用的自覺性,深入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我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意義。
第 1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