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精選2篇)
第二框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篇1
一、學習指導
(一)知識網絡
(二)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內容有:識記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以及系統的含義、特征;理解和把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學會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能夠初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實例,樹立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的意識,培養和鍛煉綜合的思維能力,最終使自己逐步樹立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
(三)學法指導
1.運用辯證的、全面的分析方法,去認識整體與部分的相互關系,克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的認識缺陷。既看到整體與部分是相互區別的,又要看到二者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既看到整體在地位和作用方面的重要性,又不忽視部分的地位和作用。
2.學會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首先,運用所學的關于整體和部分相互關系的道理,剖析生活中的實例,如搞好班級的各項工作,就需要搞好班級中衛生值日的安排、運動會上各個項目的組織和運動員的調配等,從而在知識的應用中真正體會到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立足于全局,同時又要重視部分的作用。其次,從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中選取恰當的實例,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進行綜合研究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知識點撥
唯物辯證法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本課第一框學習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原理,了解了世界的聯系圖景。然而,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重要的問題不在于了解和說明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必須用聯系的觀點來分析和處理問題,所以,樹立聯系的觀點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我們必須掌握好以下知識。
(一)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
1.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
首先,二者是相互區別的。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是思維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它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其次,整體和部分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部分離不開整體,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2.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有重要意義
首先,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觀念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其次,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例題:在我國,“和諧社會”的理念源遠流長,兩千多年前的《管子·兵法》上就說“和合故能諧”。這一理念表明( )
a.要樹立全局觀念,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b.整體由部分構成,離開部分,整體就不存在
c.部分決定整體
d.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解析:本題是引文式的選擇題,解答這一類型的題目,首先要搞清原文的意思。“和合故能諧”,是說“有了和睦、團結,行動就能協調,進而就能達到步調一致。協調和一致都實現了,便無往而不勝”。所以,這句話強調的是局部對于整體的重要性,故d是正確選項;\統地說“部分決定整體”是片面的,故c是錯誤選項。a和b選項與題干無關。
(二)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1.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
2.系統的基本特征:整體性、有序性、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3.系統優化的方法:第一,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第三,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4.系統優化方法的要求: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例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要跨出傳統的就農業論農業、就農村論農村的局限,站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角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是現階段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立場和思維方法。這一基本立場和思維方法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 。
a.要注意系統內部機構的優化
b.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
c.要堅持主觀和客觀的統一
d.要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解析:材料強調的是整體的重要性,要求站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角度,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a、c、d三個選項不符合題意。正確答案為b。
三、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油荒”緊牽“電荒”神經,“電荒”凸顯“煤荒”窘境……持續難解的能源短缺,限制了眾多高耗能企業的發展。觀察家認為,煤電矛盾反映出整個國民經濟全局性的問題。解決矛盾最根本的方法有賴于國民經濟局部過熱的降溫,當然還有煤電價格的聯動等。材料表明( )
、偈挛锸瞧毡槁撓档蘑谡w和部分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③應當樹立全局觀念
、苷w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規劃中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一目標體現了( 。
①用聯系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②從整體入手,尋求最佳目標③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④部分決定整體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啟動,整個工程分別為航天員、飛船應用、載人飛船、運載火箭、發射場、著陸場、航天測控與通信等七大系統。圍繞七大系統,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全國有3 000多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參與了該項工程,共同鑄起中華“神舟”。這一事實從哲學角度給我們的啟示是( 。
、賵F結起來力量大②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③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要運用綜合思維的方式④部分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4.近幾年來,我國把經濟結構的調整作為改革和發展的主線,不斷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期促進國民經濟整體結構的合理發展。材料體現的哲學原理是( )
、傧到y內部結構的有序性②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取向③要統籌考慮,優化組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④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5.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給我們的啟示是( )
、僖寐撓档挠^點看問題②想問題、辦事情要有全局觀點③不同事物互為因果④考慮問題切忌簡單化和片面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緩解我國能源安全問題的長遠之策是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生態農業循環模式可以帶來很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秸稈喂牛──產出牛奶──牛糞發酵──生產沼氣──廢渣施肥──提高玉米產量──玉米收割──產生秸稈”。以上生態農業循環模式讓石家莊一年“賺”了27億元。由此可見( 。
①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改造世界②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③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④任何事物與其他事物都是無條件地聯系著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產能過剩在鋼鐵、水泥等行業明顯。推動這些行業的調整和優化升級,控制新增產能,支持優勢企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是當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任務。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可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這說明( 。
、僖朴谕高^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②要堅持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要注重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④搞好局部可以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1.簡述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要求。
2.結合班級工作或者個人學習生活中的事例,說明怎樣才能正確把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四、能力拓展
系統方法為現代科學技術提供了新思路,它克服了只強調分析而忽視綜合的傳統方法的片面性,而是從整體出發、從部分與整體的聯系中揭示系統整體的運動規律。美國“阿波羅計劃”負責人韋伯說過,“阿波羅”宇宙飛船的技術,沒有一項是新的突破。日本技術立國的奧秘之一就是優先發展“系統合成”型技術。為此,有人認為綜合就是創新。
運用所學知識對這一觀點進行簡單評價。
五、相關信息
(一)短板效應
又稱“木桶效應”。它是指如果把系統比喻成一個用一塊塊木板箍起來的木桶,則每一塊板代表了一個子系統,那么就存在短板效應:木桶中的哪一塊板最短,木桶的裝水水平只能達到最短的這塊板的水平。這告訴我們系統論的一個道理:子系統薄弱,影響和制約著總系統的水平。與之相聯系,還存在所謂高板效應,即木桶中的哪一塊板最高,木桶的裝水水平不可能達到最高這塊板的頂端。這告訴我們系統論的一個道理:子系統最優,不一定達到總系統的最優。疏板效應,即木桶中各塊板的水平一樣,但板塊之間有縫隙,木桶的水平也不能升高。這告訴我們系統論的一個道理:各個子系統配合得不好,也影響著總系統的水平。
(二)整體和部分
事物發展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會對該事物所處系統的未來狀況造成巨大影響。我們可以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的說明。這首民謠說: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
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說明,一些看似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所以我們一定要防微杜漸,否則會悔之晚矣。
(三)系統、系統論、系統方法的多方面作用
(1)系統(system)一詞源于希臘文,表示部分組成的整體。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由此可見,系統是事物由于客觀的普遍聯系而形成的存在形態,它具有一系列的重要特征。首先是整體性特征,這是系統的本質特征。所謂整體性,是指系統中的諸多要素作為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而起作用。其次是結構的有序性特征,即系統內部結構具有層次等級式的組織化特征。最后是內部結構優化趨向的特征,即系統的分系統或要素之間的結合趨向于強化整體功能的特征。系統的上述特征顯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深刻性和具體性,它啟示人們要以系統論方法去觀察和處理具體的事物。
。2)系統論是以系統為研究對象,研究系統的一般法則和規律的理論。這種理論把哲學上的普遍聯系的觀點具體化為一種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馬克思、恩格斯和達爾文是現代系統理論的先驅,F代系統論作為一門學科是由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于20世紀30年代創立的。系統方法已成為對復雜系統進行綜合研究的有效工具,F代科學技術所面臨的對象越來越復雜,對于研究對象出現的越來越龐大的復雜的系統,傳統的單科分析方法已無能為力,而各種系統工程方法、運籌方法在解決面臨的問題上卻顯示出巨大的威力。尤其是系統方法與控制論、信息論方法以及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結合,更加提高了人們認識和變革世界的能力和效率。
(3)系統方法的突出作用是:第一,它是研究與協調復雜系統的有效工具。如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共組織了2萬多個公司、42萬人員,動用了700多萬個零件,耗資300多億美元。其順利實施是系統方法的巨大勝利。第二,它是對國民經濟進行綜合平衡的科學手段。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整個國家的建設和整個社會的發展就是“一盤棋”,因此,必須從系統整體出發,搞好宏觀調控。經濟發展和人口、環境、資源以及社會保障等方面必須相互配合;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必須和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協調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須共同進步。所有這些都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系統優化的方法,統籌兼顧,大力協調,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第三,它是科學決策的重要手段。第四,它為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新教材新學案思想政治 ④ 必修第八課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第二框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篇2
《生活與哲學》第七課 第二框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導學案
【課前延伸學案】
【學習目標】
1.整體與部分的含義; 2、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和方法論要求
3、系統的基本特征; 4、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的要求
【知識梳理】
一、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
1、 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區別 內涵不同 整體是事物的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他是一;部分是事物的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他是多。
地位、作用
功能 不同 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帥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
聯系
(相互聯系密不可分) 相互依賴 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是整體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為其部分。
相互影響 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用。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2、整體和部分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二、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1、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
2、系統和要素的含義
(1)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
(2)要素是組成一個整體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2、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畔到y的基本特征
a.整體性: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它的每一個要素都不能單獨具有的功能。
b.有序性:系統內部都具有層次等級式的結構,系統的各要素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向發生作用。
c.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系統內部各要素的優化結合使整體的功能具有了趨向強化的特征,整體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
3、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的要求
三、易錯點理解:整體功能總是小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1)整體和部分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帥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2)當部分以優化合理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時,整體功能就會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合,但當各部分以無序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整體的功能的發揮就會受到限制,整體功能就會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所以要區別對待兩者的關系。
四、知識整合:
1、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的原理及方法論
。1)原理: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的。整體和部分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整體和部分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2)方法論: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要求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2、系統優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論
(1)原理: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2)方法論: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從整體出發,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進行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最終形成關于這一事物的完整準確的認識。
【課內探究學案】
【合作探究1】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中部地區以全國10.7%的土地,承載了全國28.1%的人口,為全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近年來中部地區卻出現了經濟放緩的趨勢,位于中國版圖中心的這一地區正面臨“凹陷之憂”。在gdp總量上,中部與東部之間的差距在20多年間增加了6倍。
材料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被列為中國經濟發展重點之一。會議提出要“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運用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分析中央實施“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2】慶祝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圓滿成功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議指出,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是集各方之力、匯各方之智的全國大協作工程,是體現現代化科學管理要求的大型復雜系統工程。工程接口協調復雜,涉及領域廣,參研參試單位多,有數百個單位、上萬人參加。國防科工委會同各有關部門成立了工程領導小組,任命了工程總指揮和總設計師“兩總”系統,明確目標、分解任務、落實責任,精心組織工程的實施。參加工程研制、建設、試驗、科學應用的各部門和單位以及廣大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眾志成城,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協調解決了大量難題,走出了一條投入少、速度快、效益好的發展路子。
請結合材料,說明我國是如何運用系統優化方法保障工程圓滿成功的。
課堂有效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油荒”緊牽“電荒”神經,“電荒”凸顯“煤荒”窘境……持續難解的能源短缺,限制了眾多高耗能企業的發展。觀察家認為,煤電矛盾反映出整個國民經濟全局性的問題。解決矛盾最根本的方法有賴于國民經濟局部過熱的降溫.當然還有煤電價格的聯動等。材料表明( )
、偈挛锸瞧毡槁撓档 ②整體和部分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 ③應當樹立全局觀念 ④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近幾年來,我國把經濟結構的調整作為改革和發展的主線,不斷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期促進國民經濟整體結構的合理發展。材料體現的哲學原理是 ( )
、傧到y內部結構的有序性 ②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取向 ③要統籌考慮,優化組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 ④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3.經濟發展雖然不是發展的全部內容,卻是發展的核心內涵。這句話蘊涵著的哲理是
a.關鍵部分的功能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b.正確的發展觀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
c.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人們無法改變 d.不能以局部代替整體
4.要西部大開發過程中,應對生態功能、生態系統、自然資源進行綜合研究與分析,規劃生態環境保護的總體框架。從辯證法角度看,這種做法的理論依據是
a、整體功能總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b、整體和部分有著嚴格的界限
c、只有具有全局觀念和整體觀念,立足整體,才能實現最優目標
d、部分的變化會影響整體的變化
5、辨析“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正確處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必須重視全局。
【課后拓展學案】
一、單項選擇題:
1、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農業和農村始終是難點和重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離不開農村經濟的發展,這是因為
a.部分比整體更重要 b.部分制約整體,整體不能脫離部分而存在
c.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體功能之和 d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下列說法中,與“牽一發而動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著不慎,全盤皆輸
c.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d.天下難事,必作于易
3、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這“一定意義上”的含義應是( )
a.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也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
b.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包括著系統和要素之間的關系
c.這里強調了整體、部分和系統、要素的關系是一致的
d.這里強調了整體、部分與系統、要素的關系有共同點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瓶頸。解決“三農”問題,必須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據此回答4—5題:
4、材料體現的哲理是( )
a、整體與部分相互區別 b、部分制約整體,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起決定作用
c、整體功能決定部分功能 d、整體和部分難以界定,相互滲透
5、調整農業結構的哲學依據是( )
a、只有優化各部分結構,才能使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沒有整體就沒有部分
c、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就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 d、聯系的普遍性
6、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在總結成功完成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測控任務的經驗時指出,參與測控任務的數十個單位,加強科學統籌,注重協同配合,科學整合力量,優化資源配置,形成了一盤棋、一股勁、一條心的良好局面。這啟示我們( )
、僖⒆阏w,樹立全局觀念 ②整體的功能就是部分功能的簡單相加 ③要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 ④整體的功能總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選擇題
7、材料一:黨的xx屆六中全會作出了《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材料二:某縣是個傳統農業大縣,但城鄉收入差距大,農村社會事業比較落后,農民社會保險率比較低;為了發展經濟,該縣引進了幾個化工項目,但由于污染嚴重,當地居民經常上訪,縣領導卻認為這是農民鬧事,影響經濟發展而草草了之;興建了一個大型的小商品市場,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卻帶來假冒偽劣產品的盛行。
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談談該縣該如何建設和諧社會?
第二框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參考答案
【合作探究1】
。1)整體和部分是辯證統一關系,部分的變化會影響整體的變化,有時甚至還會對整體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著就要求我們在強調部分服從整體的前提下,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2)“中部凹陷”會制約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會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中央適時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有利于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從而保證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保證我國現代化目標的順利實現。
【合作探究2】
(1)著眼于事物的整體。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它的每一要素都不能單獨具有的功能。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是大型、復雜、系統的工程,每一個單獨的領域都不可能完成。它的圓滿成功,是圍繞整體目標、全國協作的結果。
。2)注意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系統內部都具有層次等級式的結構,系統的各要素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向發生作用,國防科工委會同各有關部門成立工程領導小組,任命了工程總指揮和總設計師“兩總”系統,明確目標、分解任務、落實責任,保證了工程有序、有效實施。
(3)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系統內部各要素的結合;使整體的功能具有趨向強化的特征,使整體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參加工程各部門和單位以及科學工作者,同心同德,眾志成城,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協調解決了大量難題,走出了一條投入少、速度快、效益好的發展路子。
。4)運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實施,體現了現代科學管理的要求,既著眼整體,從整體出發認識事物和系統化組合,又把事物和系統的各個部分和要素聯系起來進行考查,統籌考慮,優化組合,最終形成了對如何實施探月工程完整、準確的認識,保障了工程的圓滿成功。
課堂有效訓練
1—4:adac
5、(1)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是指不謀全局,也就不能謀求一個部分,主要強調了把握全局的重要性。
(2)在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中,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帥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因此我們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3)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因此,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課后拓展學案】
1—6:bbdbac
7、(1)設和諧社會是一個系統,社會建設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則是要素。
。2)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運用綜合的思維方式.在建設和諧社會時著眼于其整體性,統籌全局,既要注重經濟建設,又要做到社會建設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缺一不可。
(3)遵循系統內部的有序性和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該縣建設和諧社會,要縮小城鄉差距,發展農村社會保障事業,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發展經濟要和保護環境相結合,注重政治文明建設;加強社會管理,建設和諧文化,講究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