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教案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教學目標:
1、整體和部分的含義;系統的含義及其基本要求
2、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異同點 ;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
3、結合實際,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初步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三個原則)
教學重點:結合實際,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初步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三個原則)
教學難點: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異同點 ;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包括了聯系的三性——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
我們懂得了事物是普遍聯系的道理,就要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有的同學也許會問,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有什么好處?(有什么價值?)不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又有什么壞處?
舉例:看到吊燈、房子在顫動,同學們會想到什么呢?——地震——振震——躲到哪里呢——三角空間,千萬不能躲在床底下和桌子底下,這樣就會加大了被擊中的可能。
煤氣泄漏——馬上關閘門、開窗
印尼海嘯——動物的反應——一個10歲的英國女孩看到了海面的異常,聯想到剛剛在書本上學到的海嘯知識,迅速呼喊周圍的人逃離,這使得周圍百余人因即時撤退而幸免于難。
因此,我們要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教材p57探究1:——
——人是一個整體,手包括手指是整個身體的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吳道子所畫鐘馗“一身之力俱在食指,不在拇指,故不敢改,若改動一個手指,就要改全身、改全畫”,如果改動了這一手指,就會影響到人物的整體,所以,黃筌無法改動吳道子的畫。
(過渡)正是因為整體和部分具有密切的關系,因此黃筌跟本無法改動原畫。而在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要求中,很重要一點就是正確認識和處理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那么整體和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的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二、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1、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
(1)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①整體與部分是相互區別的
整體——全局、全過程——數量上是一——主導地位——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部分——局部、各階段——數量上是多——被支配地位。
例子:蘇軾在《琴詩》中寫道:“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詩中琴、指頭、琴聲三者之間的聯系表明——琴、指頭三者是一個整體,整體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過渡)一輛“奔馳牌”汽車如果僅有車身而沒有發動機,能否奔馳?有了發動機而沒有輪子能否開走?
構成事物的整個部分、要素不是散亂成一團的。而是相互依賴,有機聯系在一起的。因為只有這樣,事物才能成為有機整體。
②整體與部分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
a、一是二者相互依賴,各以對方的存在為前提。整體由部分構成,它只有對于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個確定的整體。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沒有整體也無所謂部分。
例子:
“譬如一只手,如果把它從身體上割下來,名雖可以叫手,實已不是手了”列寧很欣賞這句話,并作了補充:“身體的各個部分只有在其聯系中才是他們本來應當的那樣。脫離了人體的手,只是名義上的手。”《燕丹子》有則故事,燕太子丹為了達到刺殺秦王的目的而討好刺客荊軻的歡心,讓美人為其彈琴跳舞。荊軻看到美人十指纖纖的玉手,長嘆一聲“但愛其手”太子丹令人“即斷其手,盛之玉盤奉之”。顯然,盛在玉盤中的血淋淋的手,已不再是能歌善舞的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