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組織概觀》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對應課標的內容目標:
1.3 引述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組織迅猛發展的資料,說明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知識與能力:
知識:
1.了解國際組織的形成、發展及其分類;
2.知道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認識其發揮的作用;
3.認清我國在相關國際組織中承擔的責任和發揮的作用;
能力:
1.引導和培養學生透過紛繁復雜的政治現象,認清和分析事物本質的能力;
2.培養學生全面認清事物、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3.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
以識別重要的國際組織導入,通過教師講授了解國際組織的產生、分類;通過分析和比較全面認清國際組織的作用;通過探究認清我國在國際組織中承擔的責任和發揮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查詢和親身參與生活的事例,增強學生關心國際事務、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意識;
2.培養國家觀念,拓寬國際視野;
3.明確自己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中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二、 教材分析
在第一目中,教材主要介紹了國際組織的概念和不同類型。第二目主要介紹了國際組織的結構以及闡述了國際組織的作用。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第三目中,介紹了我國參加世界性國際組織的情況;我國與周邊國家開展的多邊外交;我國與區域性國際組織的關系。這是提升學生國家意識的關鍵點。
三、 學情分析
1.學生對國際組織有一定的感性認識,能夠識別與生活關系密切的國際組織。
2.對國際組織的分類及在國際社會的作用的了解較少。
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國際組織分類;中國與國際組織的關系
教學難點:國際組織的積極作用和局限性
五、 教學策略與手段
采用探究式教學,即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問題、分析討論、點撥提升、歸納總結等環節進行教學。培養學生采取比較、歸納等方式分析問題的能力。選用熱點話題及與我國關系密切的教學素材,引導學生關注國際社會,培養學生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和作用的意識。
六、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活動一:
國際組織大觀園 1. 展示國際組織的圖片,請學生識別(聯合國、非洲聯盟、無國界醫生、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奧委會、國際足球聯合會、世界貿易組織、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
2. 請學生列舉所知道的國際組織
3. 教師簡要介紹國際組織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及分類
4. 教師引導學生給上述國際組織分類(結合課本17頁) 1. 激發學習興趣,開闊視野;
2. 了解國際組織的構成,國際組織的產生及發展過程,知道國際組織的分類;
3. 引導學生作比較式的分析
活
動
二:
感
悟
國
際
組
織
的
作
用 1.教師以聯合國為例簡要介紹國際組織的一般機構
2.探究活動:
具體要求:閱讀有關材料,談談國際組織在其中發揮的作用
積極作用:(結合課本18頁)
材料一:聯合國想科特迪瓦增派維和人員;
XX年底科特迪瓦大選后,巴博和瓦塔拉都宣布自己獲勝,并于12月4日分別宣誓就任總統,科陷入“一國兩主”的政治僵局。此后科局勢日趨惡化,暴力事件頻發。科特迪瓦政治危機發生后,非盟相繼派特使到該國進行斡旋。聯合國安理會19日一致通過決議,決定向聯合國駐科特迪瓦行動團(聯科團)增派XX名維和人員,以保護科特迪瓦民眾免受武裝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