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常識》第四課 量變與質變 教案
《哲學常識》第四課 量變與質變 教案
〖重點〗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難點〗
事物在總體上數量不變,由于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能引起質變。
〖素質要求〗
知識方面:
識記:
①量變和質變的含義;
②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
理解:
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能力方面:
⑴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的體驗,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量變是指事物在數量上的增減和程度的變化,是不顯著的變化,而質變是指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⑵辯證思維能力:通過事例論證學習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提高學生辯證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覺悟方面:
認識到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兩種狀態,既要注重量的積累,又要抓住質變,推動事物的發展。
【重點解決辦法】
1、準確把握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這一問題是本課重點之一,因為這是唯物辯證法基本內容之一,占有重要地位;同時,準確掌握運用這一原理,對做好各項工作有重大意義。
掌握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首先要區別二者:量變是指事物在數量和程度上的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指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可見,"不顯著"是量變的特點,體現了事物的連續性。"顯著"是質變的特點,體現了事物連續性的中斷。
掌握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還要弄清二者的緊密聯系。二者的聯系表現在:
(1)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先從量變開始,只有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發生質變,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不過必須注意量變引起質變有兩種情形:一是量的增加或減少達到一定程度時;引起質變;二是構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上的變化引起質變。
(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引起事物性質的變化。質變是舊質向新質轉化的決定環節,是新舊交替的關節點。質變既是前階段量變的結束,又是新、階段量變的開始。把握質變這一關節點,是正確理解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的關鍵。
導入新課
(1)請同學背誦《茍于•勸學》。(因為《勸學》一文學生在高二語文第二冊中剛剛學過,學生應能背誦全文)
(2)也可用幻燈出示事先準備好的《茍予•勸學》中的片斷。(目的在于通過學生熟悉的課文、事例人手,進行分析'導入新課,引出概念。)
(背誦或出示材料后請同學繼續閱讀教材第123頁第3自然段。)
閱讀時請同學們思考:
①教材第123頁第3自然段右下角老子的話說明了什么道理?
②事物發展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那么,事物發展的狀態有哪些呢?
(設計這兩個問題的目的是引起同學思考,引出量變、質變概念。)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前面的事例都說明,事物的運動變化。總是先從微小的、不顯著的變化開始,經過逐步積累而達到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
第三節 事物發展的狀態(板書)
一、量變與質變(板書)
1.量變、質變的含義(板書)
(l)什么是量變。(板書)
事物在數量和程度上的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叫做量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