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經濟常識》第三課 企業和經營者
第一部分《經濟常識》第三課 企業和經營者
一、企業是市場的主體
誤區一 企業勞動消耗越小 , 企業經濟效益越高
【剖析】提高經濟效益應當成為企業經濟活動的中心。應當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勞動消耗 , 使企業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 反之,則經濟效益低下。如果企業偷工減料 , 生產的是偽劣產品 , 雖然減少了勞動消耗 , 但這是以摸害消費者利益為代價的 , 是不可取的 ,最終也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這種脫離社會效益、脫離國民整體效益而片面追求企業經濟效益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 ,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是想方設法改善經營管理、革新技術、降低成本、開發新產品 , 提高企業生產和經營水平。我們要努力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 從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鋪新攤子、追求數量 , 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 , 轉到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
誤區二 企業生產的產品越多 , 經濟效益就越好
【剖析】(1)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 , 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 , 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 , 首先必須面向市場 , 生產出能適合市場需要 , 適銷對路的產品 ,以便順利實現商品的價值。
(2) 還要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 降低成本 , 以最少的資源消耗 ,生產出最多的適合社會需要的商品和勞務。
可見 , 用同樣數量的勞動消耗 , 生產的適合需要的產品和勞務越多 , 經濟效益才越好。反之 , 如果生產消耗多 , 成本高 , 產品質量差 , 則生產的產品越多 , 企業經濟效益就越差 , 甚至會虧損破產。
誤區三 勞動生產率越高 , 經濟效益就越高
【剖析】(1) 提高經濟效益必須降低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消耗 , 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來。
(2 〉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的生產效率 , 提高勞動生產率就是要在單位時間內 ,以最少的活勞動消耗生產更多的勞動產品。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勞動消耗 , 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 要提高經濟效益 ,不僅要降低活勞動的消耗還必須降低物化勞動的消耗 , 同時生產的產品必須造銷對路且產品質量好。否則 , 不僅不會提高企業的效益 , 反而會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
誤區四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對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 , 就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剖析】(1) 要增強企業活力 , 提高經濟效益 , 就必須進行企業經營機制、管理體制的改革 , 改革的方向是建立起產權清晰 , 權責明確 , 政企分開 , 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2 〉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 , 對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 , 有利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有利于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 , 有利于擴大企業資本的支配范圍 , 實行股份制改造 , 實踐證明 ,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 〉股份制的實行是有一定條件的。條件不具備 , 常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同時實行股份制是一個過程 , 總是和企業的技術改造 , 戰略性改組 , 加強管理等工作密切結合在一起的 , 并不是 “一般就靈”。所以 .要搞好國有企業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除了轉換企業的經營機制 ,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外 , 還要依靠科技進步 , 采用先進技術 , 用現代科技武裝企業 ,提高職工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 , 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 , 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同時還要運用現代管理方式 , 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 提高勞動生產率 , 以最少的勞動消耗 , 生產出 更多的優質的適合市場需要的產品來 , 另外 , 必須努力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素質 ,建立高素質的企業經營管理隊伍。并且需要樹立企業的良好信譽和形象 ,爭創名牌 ,保名牌 , 只有這樣 ,才能使企業的效益得以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