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經濟常識》第三課 企業和經營者
(2) 經營規模大不等于規模經濟 ,也不等于經濟效益好。因此在企業聯合兼并中 ,必須注意適度規模 , 同時要加強企業自身的建設 ,注重內涵式擴大再生產,走集約發展的路子。
誤區十二:大力推進企業技術進步與創新
誤區十三:國企改革穩步推進
誤區十四: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提高經濟效益
誤區十五: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異同。
【剖析】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對比
比較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責任公司
不
同
點 1.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
2.發行股票籌資,資本必須是貨幣。
3.股東人數有最低限制,沒有最高
限制。
4.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00萬元。
5.設立程序較復雜。
6.適合于大中型企業。 1.資本不劃分為等額股份。
2.出資證明,出資不一定是貨幣,還可以是技術、廠房、土地等。
3.股東人數限制為2個以上,50個以下。
4.最低注冊資本為10萬至50萬元。
5.設立程序簡單。
6.適合于中小型企業。
相
同
點 1.都是依法設立的企業法人。
2.股東均負有限責任。
3.公司均以其全部資產對債務承擔責任。
4.公司組織機構均為股東大會、董事會及總經理。
5.公司均有名稱、章程等
附:
一、學科內綜合滲透
本單元與經濟學的綜合
(1)用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有關知識 , 說明國 有企業的地位、作用和改革的必要性。
(2)用價值規律的基本原理、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說明國有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和開展正當競爭的必要性。
(3) 用商品的基本屬性理論 , 說明企業重視產 品質量的原因和意義。
(4) 從市場經濟的弱點和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說明搞好國有企業 , 開展正當競爭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
(5) 企業的信譽和形象集中表現在商品和服務的質量上 , 說明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本單元與哲學的綜合
(1)用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原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觀點 , 說明國有企業改革的原因在于國有企業的現狀。
(2) 運用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關系的原理 ,說明搞好國有企業必須面向市場 ,自覺遵守價值律。
(3) 用兩點論和重點論關系原理 ,說明固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以及對國有企業要抓大放小。
(4) 用發展的觀點 , 說明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5) 用量變、質變關系原理 , 說明企業的兼并、破產和重組。
(6) 用聯系的觀點 , 說明國企改革的重要意義 , 提高經營者素質的意義 , 開展正當競爭的意義。
(7 〉運用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提高自身素質理論 , 說明經營者素質提高的必要性 , 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緊迫性。
(8)用矛盾特殊性關系的原理分析國企改革為什么要" 有進有退 抓大放小 " 。
本單元與政治學的綜合
(1) 運用國家職能理論 ,說明搞好國有企業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用國家職能的有關原理分析說明我國國企改革。
(2)運用綜合國力理論 ,說明搞好國有企業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3)運用依法治國理論 ,說明企業開展正當競爭的必要性。
(4)用國家性質的有關原理分析說明為什么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二、跨學科知識滲透
復習國有企業的地位與作用時、可聯系歷史學科中的國有經濟的建立、社會主義改造等知識點 , 復習國有企業改革時 , 結合黨的xx屆三中全會關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精神 ,可聯系到地理學科中關于工業的布局、東北工業基地等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