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經濟常識》第三課 企業和經營者
由公式 (l)(2) 可以推出
企業的經濟效益=(生產成本+利潤)÷生產成本(或)[1+(利潤÷生產成本)],利潤是一個絕對數,經濟效益是一個相對數 , 經濟效益的高低取決于兩個因素 , 一是利潤總量 , 一是生產成本 , 利潤總量的增加或減少是否會使經濟效益提高或下降需做具體分析 , 下面列表說明 :
內容 變化情況
生產成本 不變 下降 提高
利潤總量 增加 不變 下降 不變
或
提高 下降
不變
或
下降 提高
同幅
下降 幅度
小 幅度
大 同幅
提高 幅度
小 幅度
大
經濟效益 提高 不變 下降 提高 不變 提高 下降 下降 不變 下降 提高
通過以上的對比說明 ,利潤總量的增加 ,并不一定會使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 ; 只有當成本不變時利潤總量增加才會帶來經濟效益的提高 ; 而當成本下降或提高時 ,利潤總量的增加不一定帶來經濟效益的提高 ,有時是經濟效益的不變甚至下降。同樣道理 ,利潤總量的下降也不一定造成經濟效益的下降 ,對具 體問題要做具體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誤區九 : 經濟發展中的速度和效率是一致的
【剖析】(1) 經濟發展中的速度和效益一致是有條件的。如果這種速度是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取得的 ,或者勞動產品質量好 ,勞動消耗小 ,產品的銷路好 ,這種情況下的效益也是好的 ,這時速度和效益是一致的。反之 ,如果經濟速度的提高是靠消耗人力、物力、財力 ,依靠低水平重復建設取得的 ,或勞動產品質量差 ,消耗大 ,銷路差 ,這種情況下的經濟效益是差的 , 速度和效益是不一致的。
(2) 我國的經濟發展要走一條既有較高速度又有較好效益的路子 ,關鍵是實現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把經濟效益放在經濟工作的中心地位。
誤區十 : 高效必須優質 , 優質必然高效
【剖析】 (1)“高效”是指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優質”是指生產高質量的產品。
(2) 高效必須優質。因為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商品生產者只有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 ,才能順利實現商品的價值 , 才能帶來效益。同時優質產品 ,也可能引起商品供不應求 ,價格高于價值 , 從而獲得更多的效益 ; 相反 ,劣質產品必將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導致虧本破產。
(3) 優質未必高效。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若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即使生產的是優質產品 ,也會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不會帶來好的效益 ,甚至虧本破產。另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即使優質產品 ,也必須適合市場需要 ,才能有好的銷路 ,帶來高的效益 ,否則會造成產品的積壓 ,社會財富的浪費。
誤區十一 : 企業規模越大 , 其經濟效益就越高
【剖析】 (1) 企業資產規模大 ,生產的產品數量多 ,如果產品質量或市場占有率低 ,不適銷對路 ,勢必造成產品積壓 ,企業經濟效益也不會高 ,甚至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如果企業適度規模經營 ,管理科學,革新技術,降低成本,面向市場,不斷開發新產品 ,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高,就會有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