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常識》第四課 量變與質變 教案
、诹康淖兓挥谐^一定的范圍和限度才會發生質變。(板書)
請同學閱讀教材第126頁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
出示投影:
黑格爾在《小邏輯》一書中說:“例如,問一粒麥是否可以形成一堆麥,又如問從馬層上拔去一根毛,是否可以形成一禿的馬尾?這種看起來好像不相干的增減也有其限度,只要最后一達到這極點,則繼續再加一粒麥就可形成一堆麥,繼續再拔一根毛,就可產生一禿的馬尾。"
教材上舉的事例(水的三態轉化、宇宙速度。)和黑格爾的一段話都說明了,在一定范圍和限度之內的量變并不影響事物的存在,不會改變事物的性質。量的變化只有超過一定的范圍和限度,事物才會發生質變,由一事物變為他事物。
黑格爾那段話的后面,還有一段話,說明了同樣的道理:“……據說有一個農人,當他看見他的驢子馱著東西愉快地行走時,他繼續一兩一兩地不斷增加它的負擔,一直到后來,這驢子擔負不起這重量而倒下了。”
請同學思考第127頁"想一想"小欄目中的問題。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一定的程度”、“一定的范圍和限度”,就是度。所謂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限度,或者叫關節點、臨界點。
總結:
總之,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當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引起質變。并且,事物是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兩種狀態的循環往復,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的。
3.事物是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兩種狀態的循環往復,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的(板書)
這個理論的結論,是人類在自己的生產實踐、社會實踐的發展過程中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實踐的發展不斷證實著它的真理性,又不斷地指導著人類實踐的發展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