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作用教案(精選2篇)
意識的作用教案 篇1
《意識的作用》
1.教學內容本課是人教版高中《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意識的作用》,本課是對前面知識的進一步深化,它從意識的特征講解了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特點,接著引入意識的作用,進一步強化對意識的認識;那意識是否就無所不能,其實意識仍受客觀規律的制約,因此,人們只有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使意識的作用得到更大的發揮。2.學生分析在上一節課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對意識的客觀性有了初步的認識,這就為這節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本堂課的內容,學生迫切想了解意識這種神奇的現象,這就為本節課打下了心里上的基礎;同時,本堂課的知識并不難,學生應能很好的掌握,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及學生自己的思索,只要學生融入課堂、融入知識,便能學好知識,也能感受到知識的魅力。3.設計思想新課程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本課在教學的設計上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知識的魅力、應用的價值,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4.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識記意識活動的特征;意識對于人們改造世界的作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要求。理解意識是怎樣指導人們認識世界的;意識是怎樣指導人們改造世界的。(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的探究及教師的引導,認識的意識的特征及其作用,并輔之于必要的素材,引導學生認識更廣闊的世界,知道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重要性。(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悟意識對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意義;樹立起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觀點,正確處理好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關系。5.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教學難點是發揮意識的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的關系,書本知識及學生的實際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6.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 (復習)意識的本質是——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從意識的內容看——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新課教學:環節一:插花藝術1.多媒體展示:插花藝術圖片設問:大家對插花藝術知道多少?2.認識插花藝術:(多媒體展示)插花是一門以花卉植物的自然美來造型的藝術.它是指以切取的植物材料為主,經過修整,構圖式設計造 ,插入適當的容器中,形成有生命的植物藝品.3.學生活動:演示插花4.學生介紹作品及其創作思路5.教師引導(多媒體展示)①構思主題—表現什么,怎樣表現②選材根據構思設想,選擇適當的花材、花器和配件等③造型 就是在完成選材后,根據藝術構思選擇適宜花器、適當插花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插制造型優美生動、別致新穎,花材組合得體、符合構圖原理,視覺效果好的插花作品的過程。④整理依據構思,聯系藝術插花作品的基本要求,對所制作的插花作品進行整理。⑤命名(可選)環節二:分析插花藝術1.構思:①自己要表現什么即自己要做什么?目的性②自己要怎么做 計劃性③把獨立的花在頭腦中組織成各種形式、各種形狀即在頭腦中勾勒出原本不存在的事物 創造性2.選材:不一定要把所有的花都擺上去,而是有選擇 選擇性(過渡:由于這些都是在我們的意識中形成的,說明什么問題呢?)環節三:同學習、共探究一、意識活動的特征1.意識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在實施行動之前還要預先制定藍圖、目標、行動方式、行動步驟等2.意識的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還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例:圖片展示:萬有引力的發現實物展示:一杯水(配于多媒體:水分子的運動)強調: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類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例:沒有的意識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將不會有書、不會有筆,我們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都將離我們而去。二、意識能夠能動的改造客觀世界設問:在前面的插花過程中,意識起了什么作用呢?后面的造型和整理(行為)都是在前面的指導下完成的。1.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的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多媒體展示)
意識
行動
(創造成果)設問:在插花過程中,我們得到了些什么?2. (多媒體展示) 用鮮花制作的插花,除本身是一種造型藝術外,還可以陶冶情操,豐富生活.給人以美的享受.鮮花特別適宜于饋贈親友,以花表達送花人的真摯情感;以物有的花語表達送花人的心聲;用花來傾訴送花人 的祝福和愿望,會使受花人難以忘懷,陡增兩人之友情和親近感.說明: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多媒體展示)材料一: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要嚴謹構思,創作前要做到“胸中有丘壑”,才能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作品。服裝設計師進行服裝設計,需要先有時尚的設計理念,才能設計出滿意的作品。我們寫作文也往往需要打腹稿,才能寫出理想的文章……在這些活動里都體現了人的意識具有強大的能動作用。材料二:法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一個試驗。他在一個班選了學習最差的10名學生,用儀器給學生檢查后對他們和班主任說,經實驗證明這幾個學生是班里最聰明的學生,他們都會是未來的科學家,只是你們自己不知道罷了。過了兩個月,當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所學校時,發現這10名學生都獲得了長足進步。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問題思考:(1) 材料一中藝術家、服裝設計師等的創造靈感從哪里來的?意識在人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是怎樣發揮怎樣的?(2) 談談身邊的“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說明了什么?歸納分析:(1)藝術家、服裝設計師及我們的創造靈感,來自客觀世界,是對客觀世界的創造性反映,人類之所以可以創造出世界沒有的作品,因為人有意識,有思想,能形成觀念。人是能夠改造世界的。藝術家、服裝設計師等在意識指導下進行創作,通過創作實踐把意識中的理念變成現實的作品。這說明意識可以指導創作實踐,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2)1.“羅森塔爾效應”所反映出的強烈的激勵作用表明:人的意識能動性能夠強有力的影響一個人的生理活動,使人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和高昂的積極進取精神,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激勵效果。2.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生理活動,又對生理過程有著積極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奮進,委靡的精神則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這都說明意識對人的生理活動具有調控作用。我們要自覺利用好意識這種調控作用,在生活中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設問:那意識是不是無所不能,可以恣意妄為呢?如果不能,以插花為例,要注意什么呢?例:聯系插花藝術1.取材如:菊花以及多數重瓣花的菊科花卉宜于初開、盛開時剪取;月季花、荷花以含苞剪切為宜。大體上講,屬長花序者,以下部1-2朵花開放、中部數花含苞或初開時剪取為宜,如果花序上大部分花已盛開時剪取已過晚;單花者多以含苞時剪取為宜。 2.插花—符合植物自然生長規律(符合花的自身的特點)如瀟灑飄逸的柳枝,創作中如使其聚集成叢,有違天意則失去其魅力;表現梅花時,不表現其橫斜疏影的姿態,就等于失去了梅花的自然美;竹子的美則在于其挺拔剛勁的氣勢,若創作中傾斜使用,就喪失了她的內涵美等3.平衡 一件插花作品看起來要足夠穩固,不能輕輕一碰就翻倒。4.命名如以水仙為創作題材,表現水仙臨波蕩漾的自然美感的作品“凌波仙境”;以梅、蘭、菊為材料創作的“歲寒三友”、“尋菊訪梅”、“君子會”、“玉堂春”等等(過渡:即要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三、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含義:就是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反例:永動機設問:尊重客觀規律是不是不發揮主觀能動性了?當然不是,我們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例:聯系插花藝術討論:如何提高學習成績?歸納:在客觀事實面前,我們科學處理問題、改造世界(1)要做到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找出規律作為行動的依據。(2)還要充分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3)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無所作為思想。課堂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意識的特征、作用,知道了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時候,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板書設計: 意識的作用
發 特征 作用 揮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作業布置:調查生活中不從實際出發的例子,分工協作探討其原因(可從不同角度)并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解決措施,整理成稿。教師提問 教師引導 教師引導 教師講解 教師分析引導 教師引導設問 教師引導 教師分析講解 教師設疑,引導學習 教師舉例分析 教師傾聽引導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學生活動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事情體現了意識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學生認真聽講、思考、回答 學生回答 學生分析材料,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積極思考 學生思考 學生討論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讓學生對插花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聯系材料,過渡知識 讓學生做知識的遷移,理解所學知識 把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體會意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通過設問,深入材料,探索知識 形象展示意識的作用,使知識易于理解 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把知識用在自身所面對的問題上,學有所用 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深入分析,總結歸納 深化提高 聯系實際,認識知識,解決問題7.教學小結與反思本堂課在教學思想上力求讓學生通過清楚的事例及實踐的引導認識意識的各個方面,并充分認識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通過本課教學,力求對新課程有更深的認識,探索適合新課程的新的教學方法,但仍需不斷開拓。
意識的作用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懂得人能夠能都地認識世界
2、把握意識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3、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意識的能動作用
難點:意識能動地改造世界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我有一個夢想”
講授新課:
一、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分析陳新年的案例,讓學生感悟出人的意識活動是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的;并指出它并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
分析一戰前德國收購婆羅門石油的案例,讓學生自主分析,得出結論: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并進行詳細些的解釋。
教師總結:目的、計劃、主動、創造、自覺選擇,這些活動都只存在于人的頭腦中,是人頭腦中的活動,因此,這些都體現了人能夠能動地認識這個世界。或者說人的意識能夠反映這個世界。
多媒體展示抗震救災的案例,做個過渡。說明人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還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二、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首先將整個世界劃分為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
1、具體指出,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詳細講解含義,并指出這種指導具有雙重性,它可能是正確的指導,也可能是錯誤的指導;
再用人與自然的關系案例證明上述結論。
2、具體指出,意識對人的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主觀世界)
指明不同的意識會產生不同的作用,高昂的意志和萎靡的意志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此貫徹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要求學生無論在學習還是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應保持高昂向上的精神狀態和樂觀的思想。
3、概括指出,意識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會產生消極的阻礙破壞作用;
在此針對有些典型錯誤進行分析:見課件。并以此過渡到第三個大問題。
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結合教材40頁材料,分析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學生閱讀教材后,找到三個方面,教師進行概括、總結。
多媒體展示材料,根據上述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練習;之后教師進行總結、解題指導。
本課小結:
本課主要講述了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和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要求兩個問題。(如果有時間可以整合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時間不足的話在下節課將題前總結也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