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規律的作用(精選8篇)
價值規律的作用 篇1
、價值規律的作用
重點:價值規律的作用;
難點:如何理解“提高勞動生產率”中的勞動生產率
素質要求:
1、知識方面:
理解:從調節、激勵、分化三個方面說明價值規律的作用;
運用:用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商品生產者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2、能力方面
培養學生運用基本大原理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思想覺悟方面
幫助學生樹立改革開放意識,增強競爭意識,自覺遵循價值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重點解決方法:
價值規律的作用:它是理解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也是我們學習經濟常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因此,這是本課的重點。
關于這個問題的教學,最好能夠結合本地情況,從現實生活中收集一些典型材料,讓學生從中概括價值規律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解,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復習舊課
提問上課時的復習題(1)、(2)題。
導入新課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客觀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必然起作用,我們既不能創造它,也是能消滅它,而只能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自覺地利用它。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所起的作用。
講授新課
二、價值規律的作用(板書)
(注:此問題雖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但仍可采用課堂討論法,因為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源于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其表現形式。有了上節課的對價值規律內容的透徹講解,加上講第一節第三框“商品的價值量”時,已通過課堂練習讓學生懂得了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商品價值總與與社會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生產就緒的關系,這些都為講解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作好了知識上的鋪墊,此時,再講價值規律的作用就比較順利,有如水到渠成。關鍵是教師要抓住重點問題巧設疑,引導學生以舊帶新,推出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及其內在根據。)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客觀經濟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經濟,它就像一條無形的指揮棒,指揮著人們的經濟活動。價值規律的作用有三個:
1. 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板書)
(教師)在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每個商品生產者生產什么、生產多少,都是按照各自的打算進行的,整個社會處于無政府狀態中,盡管如此,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還是保持著大致的平衡;在現代經濟(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中,各生產部門、各企業是緊密聯系、相互依存的,客觀上要求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部門之間有一定的比例,某一部門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多了,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會賣不出去,而少了,又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是價值規律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下面我們就來研究價值規律為什么能自發地對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起調節作用。
(提問)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學生回答)商品價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提問)價格為什么不會距離價值太遠,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對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的比例有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略)
(教師歸納)價格所以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因為供求與價格存在相互制約的關系。商品供求關系會影響價格,使價格上漲或下跌;反過來,價格上漲或下跌,也會影響供求,使供給和需求趨于平衡。“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于價值時,由于有利可圖,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被吸引來生產這種商品,從而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入這個生產部門,導致這個部門生產的擴大和產品供應的增加。反之,當某種商品供過于求、價格低于價值時,由于無利可圖甚至虧本,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減少或放棄這種商品的生產,從而使某些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生產部門退出,導致這個部門生產的縮小和產品供應的減少。”用圖表示:
“這樣,通過市場價格的調節,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個生產部門之間可在在體上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所以說,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的調節者。”(指導劃書第27頁倒數第1、2段~第28頁上段)
(注:要求學生細讀第27頁倒數第1自然段~第28頁上段,并會闡述為什么價值規律能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價值規律就像一條無形的指揮棒,指揮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流向,哪里多了(供過于求)它就指揮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部門流出來;哪里少了(供不應求)它又指揮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向這個部門,從而達到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大體上保持平衡。例如,80年代初,我國冰箱、彩電市場供不應求,價格高,且憑票供應。由于有利可圖,一時間,我國冒出了許多冰箱、彩電生產廠家,到90年代,光是引進意大利阿里斯頓生產紅的冰箱廠家就有7個。
(提問)如何理解書第28頁馬克思所產“資本家是不斷地從一個生產部門向另一個生產部門流出或流入的。價格高就引起資本的過分激烈的流入,價格低就引起資本的過分激烈地流出”?
(學生回答)因為價格高的背后,是市場上某種商品供不應求,而價格高,對商品生產者是有利可圖的,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被吸引來生產這種商品,從而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入這個部門;價格低的背后后,是市場上某種商品供過于求,而價格低對商品生產者是無利可圖甚至虧本的,所以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減少或放棄這種商品生產,從而使某些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生產部門退出。所以,就有了上面馬克思的一段言簡意賅的名言。(注:這里讓學生闡述對馬克思這段話的含義的理解,目的在于加深對價值規律作用的認識。)
(教師)同學們回答正確。現在請向書第28頁第2段某地蘋果樹苗栽種大起大落一事又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略)
(教師歸納)這個事例正說明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某地“數量有限的蘋果苗驟然興起的栽植熱中,株價一度高達4元。”這是此前果苗一度“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的結果。后來,“在高額收入的誘惑下,眾多果農不惜投巨資大種特種”,致使“數年后,果苗價格急轉直下,每株只能賣到幾分錢”,以至“數以億計的優質紅富士等矮化蘋果樹苗,盡管降至幾分錢也無人問津,相當一部分果樹苗只好當柴燒。”而這正是“供過于求、價格下跌”所引起。最后,果農們當然只得“奔赴市場,了解行情”,改行轉產或改進原有的經營。
從這個實例,我們也可以看出,價值規律能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但這種自發調節也會造成社會的巨大浪費。所以,自發調節有兩面性,積極的一面是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使社會生產保持大體平衡的比例;其弊端是, 種調節帶來自發性、滯后性,會造成社會勞動的巨大浪費,因而完全領帶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還是不夠的。如何彌補,留待第二課時再討論。(注:這里只點出完全由價值規律自發調節的弊端,而不講解決辦法,是為學習第二課社會市場經濟既要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又要加強宏觀調控埋下伏筆)
2. 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板書并劃書第28頁第3段)
(教師設疑)根據價值規律,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不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請問,這對商品生產者的利益有何影響?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由于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這將對商品生產者的利益和在競爭中的地位產生影響。我們在講第一節第三框“商品的價值量”時,曾通過練習得出過這樣的結論:
例如,1小時織5匹布,1匹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1/5小時,假定1匹布價值的貨幣表現為100元,1小時所創造的價值總量為500元。
假定甲企業率先提高陽勞動生產率1倍,則1小時織10匹布,即1匹布的個別勞動時間為1/10小時。因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沒有變,仍是1匹布1/5小時,價值100元,則該企業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為100×10=1000元。
從以上實例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的。因此,某個商品生產者如果率先改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先進,勞動生產率比較高,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就低于社會必要的勞動時間,因而在交換中就獲利較多。”如上例中的甲企業:
個別勞動時間(1/10小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5小時)
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1000元)>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500元)
“反之,那些勞動生產率較低,個別勞動耗費較高提生產者,便中能獲得較少的收入,甚至不能彌補自己的勞動耗費。”如上例中的乙企業:
個別勞動時間(1/3小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5小時)
則1小時所創造的價值總量(300元)<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500元)
“這種情況必然會刺激商品生產者努力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下: 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同樣時間生產商品比別人少價值總量比別人少虧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同樣時間生產商品比別人多價值總量比別人多盈 (教師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說“效率”就是生命,這是什么意思?
(教師小結)是指一個商品的生產者如果使其勞動生產率高于社會勞動生產率,它就能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反之,就可能會虧損甚至破產。因此,一個企業,要想獲得更多的收益,就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勞動生產率。
(指導劃書第28頁第4自然段。注:價值規律第二個作用的展開分析,要求學生細讀該段內容并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學生讀后討論。略)
(教師歸納)“獲得額外收益,是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內在動力,商品生產者之間的激烈競爭則是其外在壓力。這種情況,必然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這也就是說,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一切商品生產者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在產競爭中站住腳,都競相改進技術、設備,改善經營管理,以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其結果,勢必帶來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在新形勢下,那些有條件、有能力的生產者或企業又千方百講改進技術、設備和管理,以降低個別勞動消耗,獲得更多利益,因而推動了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帶來了生產力的更大發展。可見,價值規律是推動生產力由低向高發展的內在動力。書中電解鋁和電子計算機排版印刷技術的出現,都正說明了是價值刺激商品生產進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提問)怎樣達到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對于以個體私有制和個體勞動為基礎的小商品生產者來說,主要是靠改進工具、提高工藝。對現代企業來說,則主要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工藝和新材料,也就是說要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同時也要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勞動者提素質。總之,要提高勞動生產率,歸根結底是要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關鍵是抓好科技和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上幾點密切相聯,不可分割。
3. 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板書劃書第29頁第2段)
(教師設疑)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刺激了商品生產者爭先恐后地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就率。這是價值規律的第二個作用。但是不是每一個商品生產者都有條件、有能力改進技術、設備及管理呢?競爭的結果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價值規律的第三個作用是第二個作用發展的結果。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來交換的,因而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是,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條件各不相同,生產條件好的生產者,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因而獲利較多,能夠不斷擴大生產,更新設備,進一步改善生產條件,在競爭中處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就會因優取勝;生產條件差,經營管理水平低的生產者,無力改善生產條件,處境更加不利,在競爭中就會遭到失敗,以致被淘汰。
(注:要求學生細讀第29頁第3段并在理解基礎上記憶,能自己闡明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的原因。)
(教師設問)我國當前許多企業破產,職工下崗,是否也是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呢?
(教師講解)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只要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存在,價值規律就起作用。由于社會主義也是商品經濟,因而價值規律也會客觀存在,并發生作用。我們應正確地認識到生產中淘汰一些長期虧損的企業對發展社會主義生產是有利的。
首先,可以減少國家對虧損企業的補貼。這是從貨幣形態角度講的;從物質形態上講,就是減少能源、原材料、勞動力的浪費。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有些企業長期虧損,并不是由于企業管理不善,而是因為這種商品供過于求,因此產品長期滯銷。這些企業被別的行業兼并后,實質上是一次產業結構調整。
第三,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被淘汰的一些企業,往往是一些產品質次價高的企業。這些企業被淘汰了,從全社會角度講,就是減少了劣質產品,這樣將有利于提高整個社會的產品質量。
第四,有利于激勵其它企業。優用力劣汰造成的企業破產,對其它企業無疑是一種鞭策,促使它們采用新技術,改善經營管理,并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因此,我們不能從傳統觀念角度出發考慮問題,不能只從被淘汰企業職工的一時困難角度考慮問題。當然,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破產企業及職工要有妥善的安置措施和保障措施,以保證職工最基本的生活,保證社會的穩定。瘐m
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
(1)價值規律自發調節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社會生產各部門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3)導致商品生產者優勝劣汰。我們不僅要知道價值規律的作用是什么,還要從理論上弄清其內在根據,更應學會用價值規律的基本理論去觀察、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現象。
復習題
1. 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是什么?為什么?
2. 為什么說有商品經濟就必然有競爭?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
價值規律的作用 篇2
《價值規律的作用》教案
教學目標 :
知識方面:識記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的三個作用。
能力方面:引導學生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運用價值規律的知識,分析商品生產者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覺悟方面:培養學生樹立平等觀念、效率觀念、競爭觀念、按規律辦事的觀念。
課題類型:綜合課。
教學重點: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
教學難點 :我國一些長期虧損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有利的。
教學方法:閱讀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CAI 課件。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新課導入 )
教師:同學們先看材料。( CAI 展示)
材料一: 80 年代,彩電是我國市場上的緊俏商品、價格昂貴、利潤豐厚。如是,我國彩電生產線迅速增加,達 100 多余。 1992 年,我國彩電庫存量達 200 萬臺。 1996 年開始,市場上的彩電行業每年都進行價格大戰。進入 2000 年,價格更是“跳水”、“蹦極”。 2000 年 6 月,幾大彩電巨頭聚會深圳,鑒定限價限盟。但彩電價仍不斷地跌, 21 英寸彩電更是跌破 1000 元大關。結果,部分彩電廠家轉產,有的彩電廠家被兼并,甚至破產。
材料二:“長虹”電器公司重視科學技術和科學原理。從 1988 年以來,“長虹”先后建起 317 條彩電裝配線,安裝了大量先進配件生產設備。在原理上,他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整個公司從領導到職工,根據自身崗位要求,苦練內功,提高了整個公司人員的素質。其他彩電廠家也紛紛在以上幾個方面作出了努力。近幾年,長虹一躍成為我國最大的彩電生產基地,國內銷售量居全國第一,成為彩電業的“龍頭老大”。
材料三:近幾年,國內啤酒市場競爭激烈,珠啤集團致力于技術創新,圍繞市場研究開發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創造者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搶占了市場的制高點,實現了效益的超常增長。
結合材料討論: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有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取得巨大的成功,有的轉產,被兼并甚至破產,造成這樣不同結果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略)
教師歸納:
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必然起作用。價值規律有哪些作用,再不同所有制條件下它的作用有何區別,這是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二、價值規律的作用(板書)
教師引導分析材料:彩電由緊俏變壓積壓,反映了我國彩電市場出現了什么變化?
學生:經歷了彩電由供不應求到供過于求的急劇變化。
教師:供求關系的變化說明什么呢?我們看圖示一:
圖示一:
供不應求 →→ 價格上漲→→
供大于求→→ 價格下跌→→
生產擴大→→→
( 生產資料和勞動 力流入彩電行業)
調節作用(指揮棒)
生產縮少 →→→
(生產資料和勞動 力流出彩電行業)
緊俏→→
獲利增加 →→
積壓→→
獲利減少→→
圖示一虛線框內表明供求與價格相互影響,彩電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說明價值規律發生了作用。圖示一實現框內表明價值規律的作用是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流向。價值規律這個作用不限于彩電行業,它在社會各生產部門都起作用,通過它的調節和指揮,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的比例大體平衡。
1 、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學生閱讀:為了更好的理解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看課本 P27 —— 28 。
教師: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分配,就是我們常說的資源配置。(輔助板書)。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實質就是要充分發揮價值規律的作用。因此,現代企業應遵循價值規律,面向市場,(輔助板書)。根據市場的價格信號安排了生產。生產彩電能賺錢就一哄而上,上了 100 多條生產線,當無利可圖,或利少就會一哄而散大撤退,價值規律的這種自發調節必然造成社會勞動的巨大浪費。(引導學生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因而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或多或少的加強了計劃調節,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加強宏觀調空(輔助板書),才能克服自發調節帶來的消極影響。
過渡: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配置到社會各生產部門后,商品生產者就要進行生產。商品生產者要賺錢,贏利,最主要靠什么?為什么?(閱讀 P28 后回答)。
學生回答:(略)
教師: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而不是由個別勞動實踐決定,而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不吻合的,會出現兩種情形:
圖示二:( CAI 展示)
同樣時間生產的
商品比別人 價值總量比別人 結果
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多 多 盈
個別勞動時間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少 少 虧
教師設疑:既然提高勞動生產率那么重要,商品生產者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回放材料二、三,找出現代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途徑)
學生回答:一靠技術、二靠管理、三靠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教師:“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長虹、珠啤、其他彩電廠家都紛紛在勞動生產率做文章,正反映了價值規律的作用。它象一根無形的鞭子,時刻抽打著每一個商品生產者,刺激著他們改進技術,改善管理,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2 、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板書)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 P28 —— 29 ,找出商品生產者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內在動力,外在動力。在私有制的條件下,商品生產者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改進技術,單他們往往保守秘密,從而阻礙了科學技術的及時傳播。社會主義條件下,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可以避免或減少這一情況。
過渡:每個商品生產者,每個企業都十分重視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但由于他們的生產條件不同和努力程度不一樣,其競爭的結果也不同,是怎么樣的結果呢:
3 、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板書)
教員結合材料分析:“長虹”在市場競爭中成為我國彩電業有“龍頭大哥”“珠啤”實現了效益的超常增長。而一些彩電廠家雖然了紛紛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有的還是轉產了,有的被兼并了,有的破產了。這說明,價值規律象無情的篩子,會把生產條件和努力程度不夠的商品生產者和企業無情地篩掉。
在私有制條件下,競爭的結果必然造成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而在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了優勝劣汰可以避免兩極分化的的出現,一些企業被兼并,一些長期虧損無望的企業被淘汰,從整體上說對生產力的發展是有利的。第一:可以減輕國家對虧損企業的補貼,可以減少能源、原材料、勞動力的浪費;第二:有利于產業結業結構調整;第三: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第四:有利于鼓勵其他企業。
教師課堂小結:商品經濟條件下,競爭不可避免。而競爭主要是圍繞科技,質量,信譽,市場,效益進行的,競爭還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青年不生按樹立平等競爭觀念,效率觀念,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努力培養按規律辦事自覺性。
堂上練習:
(一)近年來,在國內啤酒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近幾年,國內啤酒市場競爭激烈,珠啤集團致力于技術創新,圍繞市場研究開發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創造者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搶占了市場的制高點,實現了效益的超常增長。
據此回答 1 —— 3 題。
1 、珠啤集團致于技術創新,研究開發新技術,新工藝的內在動力是:
A 、創造社會財富。 B 、提高商品質量。 C 、獲得額外收入。 D 、增加勞動時間。
2 、珠啤集團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效益的超常增長,因為通過采用新技術:
A 、可以縮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B 、可以增長本企業生產的單位商品價值量。
C 、可以使企業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D 、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使商品的價值量發生變化。
3 、國家提倡、鼓勵技術創新是因為:
A 、科技是現實的生產關系。 B 、科技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因素。
C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D 、科技是生產力的主導。
(二)討論: IT 產業是目前的熱門產業,假設你是廠長,請運用價值規律的知識,談談對發展 IT 產業的看法。
參考答案:
(一) 1 、 C 2 、 C 3 、 C
(二)發展 IT 產業的看法的主要觀點:( 1 )面向市場,適應供求關系變化。( 2 )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3 )樹立競爭觀念,在產品質量、信譽、售后服務上做文章。
價值規律的作用 篇3
重點:價值規律的作用;
難點:如何理解“提高勞動生產率”中的勞動生產率
素質要求:
1、知識方面:
理解:從調節、激勵、分化三個方面說明價值規律的作用;
運用:用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商品生產者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2、能力方面
培養學生運用基本大原理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思想覺悟方面
幫助學生樹立改革開放意識,增強競爭意識,自覺遵循價值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重點解決方法:
價值規律的作用:它是理解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也是我們學習經濟常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因此,這是本課的重點。
關于這個問題的教學,最好能夠結合本地情況,從現實生活中收集一些典型材料,讓學生從中概括價值規律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解,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復習舊課
提問上課時的復習題(1)、(2)題。
導入 新課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客觀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必然起作用,我們既不能創造它,也是能消滅它,而只能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自覺地利用它。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所起的作用。
講授新課
二、價值規律的作用(板書)
(注:此問題雖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但仍可采用課堂討論法,因為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源于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其表現形式。有了上節課的對價值規律內容的透徹講解,加上講第一節第三框“商品的價值量”時,已通過課堂練習讓學生懂得了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商品價值總與與社會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生產就緒的關系,這些都為講解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作好了知識上的鋪墊,此時,再講價值規律的作用就比較順利,有如水到渠成。關鍵是教師要抓住重點問題巧設疑,引導學生以舊帶新,推出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及其內在根據。)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客觀經濟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經濟,它就像一條無形的指揮棒,指揮著人們的經濟活動。價值規律的作用有三個:
1. 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板書)
(教師)在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每個商品生產者生產什么、生產多少,都是按照各自的打算進行的,整個社會處于無政府狀態中,盡管如此,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還是保持著大致的平衡;在現代經濟(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中,各生產部門、各企業是緊密聯系、相互依存的,客觀上要求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部門之間有一定的比例,某一部門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多了,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會賣不出去,而少了,又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是價值規律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下面我們就來研究價值規律為什么能自發地對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起調節作用。
(提問)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學生回答)商品價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提問)價格為什么不會距離價值太遠,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對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的比例有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略)
(教師歸納)價格所以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因為供求與價格存在相互制約的關系。商品供求關系會影響價格,使價格上漲或下跌;反過來,價格上漲或下跌,也會影響供求,使供給和需求趨于平衡。“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于價值時,由于有利可圖,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被吸引來生產這種商品,從而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入這個生產部門,導致這個部門生產的擴大和產品供應的增加。反之,當某種商品供過于求、價格低于價值時,由于無利可圖甚至虧本,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減少或放棄這種商品的生產,從而使某些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生產部門退出,導致這個部門生產的縮小和產品供應的減少。”用圖表示:
“這樣,通過市場價格的調節,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個生產部門之間可在在體上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所以說,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的調節者。”(指導劃書第27頁倒數第1、2段~第28頁上段)
(注:要求學生細讀第27頁倒數第1自然段~第28頁上段,并會闡述為什么價值規律能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價值規律就像一條無形的指揮棒,指揮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流向,哪里多了(供過于求)它就指揮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部門流出來;哪里少了(供不應求)它又指揮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向這個部門,從而達到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大體上保持平衡。例如,80年代初,我國冰箱、彩電市場供不應求,價格高,且憑票供應。由于有利可圖,一時間,我國冒出了許多冰箱、彩電生產廠家,到90年代,光是引進意大利阿里斯頓生產紅的冰箱廠家就有7個。
(提問)如何理解書第28頁馬克思所產“資本家是不斷地從一個生產部門向另一個生產部門流出或流入的。價格高就引起資本的過分激烈的流入,價格低就引起資本的過分激烈地流出”?
(學生回答)因為價格高的背后,是市場上某種商品供不應求,而價格高,對商品生產者是有利可圖的,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被吸引來生產這種商品,從而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入這個部門;價格低的背后后,是市場上某種商品供過于求,而價格低對商品生產者是無利可圖甚至虧本的,所以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減少或放棄這種商品生產,從而使某些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生產部門退出。所以,就有了上面馬克思的一段言簡意賅的名言。(注:這里讓學生闡述對馬克思這段話的含義的理解,目的在于加深對價值規律作用的認識。)
(教師)同學們回答正確。現在請向書第28頁第2段某地蘋果樹苗栽種大起大落一事又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略)
(教師歸納)這個事例正說明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某地“數量有限的蘋果苗驟然興起的栽植熱中,株價一度高達4元。”這是此前果苗一度“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的結果。后來,“在高額收入的誘惑下,眾多果農不惜投巨資大種特種”,致使“數年后,果苗價格急轉直下,每株只能賣到幾分錢”,以至“數以億計的優質紅富士等矮化蘋果樹苗,盡管降至幾分錢也無人問津,相當一部分果樹苗只好當柴燒。”而這正是“供過于求、價格下跌”所引起。最后,果農們當然只得“奔赴市場,了解行情”,改行轉產或改進原有的經營。
從這個實例,我們也可以看出,價值規律能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但這種自發調節也會造成社會的巨大浪費。所以,自發調節有兩面性,積極的一面是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使社會生產保持大體平衡的比例;其弊端是, 種調節帶來自發性、滯后性,會造成社會勞動的巨大浪費,因而完全領帶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還是不夠的。如何彌補,留待第二課時再討論。(注:這里只點出完全由價值規律自發調節的弊端,而不講解決辦法,是為學習第二課社會市場經濟既要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又要加強宏觀調控埋下伏筆)
2. 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板書并劃書第28頁第3段)
(教師設疑)根據價值規律,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不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請問,這對商品生產者的利益有何影響?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由于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這將對商品生產者的利益和在競爭中的地位產生影響。我們在講第一節第三框“商品的價值量”時,曾通過練習得出過這樣的結論:
例如,1小時織5匹布,1匹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1/5小時,假定1匹布價值的貨幣表現為100元,1小時所創造的價值總量為500元。
假定甲企業率先提高陽勞動生產率1倍,則1小時織10匹布,即1匹布的個別勞動時間為1/10小時。因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沒有變,仍是1匹布1/5小時,價值100元,則該企業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為100×10=1000元。
從以上實例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的。因此,某個商品生產者如果率先改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先進,勞動生產率比較高,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就低于社會必要的勞動時間,因而在交換中就獲利較多。”如上例中的甲企業:
個別勞動時間(1/10小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5小時)
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1000元)>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500元)
“反之,那些勞動生產率較低,個別勞動耗費較高提生產者,便中能獲得較少的收入,甚至不能彌補自己的勞動耗費。”如上例中的乙企業:
個別勞動時間(1/3小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5小時)
則1小時所創造的價值總量(300元)<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500元)
“這種情況必然會刺激商品生產者努力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下: 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同樣時間生產商品比別人少價值總量比別人少虧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同樣時間生產商品比別人多價值總量比別人多盈 (教師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說“效率”就是生命,這是什么意思?
(教師小結)是指一個商品的生產者如果使其勞動生產率高于社會勞動生產率,它就能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反之,就可能會虧損甚至破產。因此,一個企業,要想獲得更多的收益,就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勞動生產率。
(指導劃書第28頁第4自然段。注:價值規律第二個作用的展開分析,要求學生細讀該段內容并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學生讀后討論。略)
(教師歸納)“獲得額外收益,是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內在動力,商品生產者之間的激烈競爭則是其外在壓力。這種情況,必然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這也就是說,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一切商品生產者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在產競爭中站住腳,都競相改進技術、設備,改善經營管理,以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其結果,勢必帶來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在新形勢下,那些有條件、有能力的生產者或企業又千方百講改進技術、設備和管理,以降低個別勞動消耗,獲得更多利益,因而推動了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帶來了生產力的更大發展。可見,價值規律是推動生產力由低向高發展的內在動力。書中電解鋁和電子計算機排版印刷技術的出現,都正說明了是價值刺激商品生產進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提問)怎樣達到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對于以個體私有制和個體勞動為基礎的小商品生產者來說,主要是靠改進工具、提高工藝。對現代企業來說,則主要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工藝和新材料,也就是說要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同時也要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勞動者提素質。總之,要提高勞動生產率,歸根結底是要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關鍵是抓好科技和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上幾點密切相聯,不可分割。
3. 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板書劃書第29頁第2段)
(教師設疑)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刺激了商品生產者爭先恐后地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就率。這是價值規律的第二個作用。但是不是每一個商品生產者都有條件、有能力改進技術、設備及管理呢?競爭的結果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價值規律的第三個作用是第二個作用發展的結果。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來交換的,因而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是,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條件各不相同,生產條件好的生產者,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因而獲利較多,能夠不斷擴大生產,更新設備,進一步改善生產條件,在競爭中處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就會因優取勝;生產條件差,經營管理水平低的生產者,無力改善生產條件,處境更加不利,在競爭中就會遭到失敗,以致被淘汰。
(注:要求學生細讀第29頁第3段并在理解基礎上記憶,能自己闡明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的原因。)
(教師設問)我國當前許多企業破產,職工下崗,是否也是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呢?
(教師講解)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只要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存在,價值規律就起作用。由于社會主義也是商品經濟,因而價值規律也會客觀存在,并發生作用。我們應正確地認識到生產中淘汰一些長期虧損的企業對發展社會主義生產是有利的。
首先,可以減少國家對虧損企業的補貼。這是從貨幣形態角度講的;從物質形態上講,就是減少能源、原材料、勞動力的浪費。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有些企業長期虧損,并不是由于企業管理不善,而是因為這種商品供過于求,因此產品長期滯銷。這些企業被別的行業兼并后,實質上是一次產業結構調整。
第三,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被淘汰的一些企業,往往是一些產品質次價高的企業。這些企業被淘汰了,從全社會角度講,就是減少了劣質產品,這樣將有利于提高整個社會的產品質量。
第四,有利于激勵其它企業。優用力劣汰造成的企業破產,對其它企業無疑是一種鞭策,促使它們采用新技術,改善經營管理,并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因此,我們不能從傳統觀念角度出發考慮問題,不能只從被淘汰企業職工的一時困難角度考慮問題。當然,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破產企業及職工要有妥善的安置措施和保障措施,以保證職工最基本的生活,保證社會的穩定。瘐m
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
(1)價值規律自發調節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社會生產各部門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3)導致商品生產者優勝劣汰。我們不僅要知道價值規律的作用是什么,還要從理論上弄清其內在根據,更應學會用價值規律的基本理論去觀察、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現象。
復習題
1. 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是什么?為什么?
2. 為什么說有商品經濟就必然有競爭?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
價值規律的作用 篇4
教學目標 :
知識方面:識記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的三個作用。
能力方面:引導學生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運用價值規律的知識,分析商品生產者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覺悟方面:培養學生樹立平等觀念、效率觀念、競爭觀念、按規律辦事的觀念。
課題類型:綜合課。
教學重點: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
教學難點 :我國一些長期虧損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有利的。
教學方法:閱讀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CAI 課件。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新課導入 )
教師:同學們先看材料。( CAI 展示)
材料一: 80 年代,彩電是我國市場上的緊俏商品、價格昂貴、利潤豐厚。如是,我國彩電生產線迅速增加,達 100 多余。 1992 年,我國彩電庫存量達 200 萬臺。 1996 年開始,市場上的彩電行業每年都進行價格大戰。進入 2000 年,價格更是“跳水”、“蹦極”。 2000 年 6 月,幾大彩電巨頭聚會深圳,鑒定限價限盟。但彩電價仍不斷地跌, 21 英寸彩電更是跌破 1000 元大關。結果,部分彩電廠家轉產,有的彩電廠家被兼并,甚至破產。
材料二:“長虹”電器公司重視科學技術和科學原理。從 1988 年以來,“長虹”先后建起 317 條彩電裝配線,安裝了大量先進配件生產設備。在原理上,他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整個公司從領導到職工,根據自身崗位要求,苦練內功,提高了整個公司人員的素質。其他彩電廠家也紛紛在以上幾個方面作出了努力。近幾年,長虹一躍成為我國最大的彩電生產基地,國內銷售量居全國第一,成為彩電業的“龍頭老大”。
材料三:近幾年,國內啤酒市場競爭激烈,珠啤集團致力于技術創新,圍繞市場研究開發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創造者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搶占了市場的制高點,實現了效益的超常增長。
結合材料討論: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有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取得巨大的成功,有的轉產,被兼并甚至破產,造成這樣不同結果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略)
教師歸納:
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必然起作用。價值規律有哪些作用,再不同所有制條件下它的作用有何區別,這是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二、價值規律的作用(板書)
教師引導分析材料:彩電由緊俏變壓積壓,反映了我國彩電市場出現了什么變化?
學生:經歷了彩電由供不應求到供過于求的急劇變化。
教師:供求關系的變化說明什么呢?我們看圖示一:
圖示一:
供不應求 →→ 價格上漲→→
供大于求→→ 價格下跌→→
生產擴大→→→
( 生產資料和勞動 力流入彩電行業)
調節作用(指揮棒)
生產縮少 →→→
(生產資料和勞動 力流出彩電行業)
緊俏→→
獲利增加 →→
積壓→→
獲利減少→→
圖示一虛線框內表明供求與價格相互影響,彩電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說明價值規律發生了作用。圖示一實現框內表明價值規律的作用是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流向。價值規律這個作用不限于彩電行業,它在社會各生產部門都起作用,通過它的調節和指揮,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的比例大體平衡。
1 、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學生閱讀:為了更好的理解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看課本 P27 —— 28 。
教師: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分配,就是我們常說的資源配置。(輔助板書)。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實質就是要充分發揮價值規律的作用。因此,現代企業應遵循價值規律,面向市場,(輔助板書)。根據市場的價格信號安排了生產。生產彩電能賺錢就一哄而上,上了 100 多條生產線,當無利可圖,或利少就會一哄而散大撤退,價值規律的這種自發調節必然造成社會勞動的巨大浪費。(引導學生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因而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或多或少的加強了計劃調節,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加強宏觀調空(輔助板書),才能克服自發調節帶來的消極影響。
過渡: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配置到社會各生產部門后,商品生產者就要進行生產。商品生產者要賺錢,贏利,最主要靠什么?為什么?(閱讀 P28 后回答)。
學生回答:(略)
教師: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而不是由個別勞動實踐決定,而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不吻合的,會出現兩種情形:
圖示二:( CAI 展示)
同樣時間生產的
商品比別人 價值總量比別人 結果
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多 多 盈
個別勞動時間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少 少 虧
教師設疑:既然提高勞動生產率那么重要,商品生產者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回放材料二、三,找出現代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途徑)
學生回答:一靠技術、二靠管理、三靠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教師:“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長虹、珠啤、其他彩電廠家都紛紛在勞動生產率做文章,正反映了價值規律的作用。它象一根無形的鞭子,時刻抽打著每一個商品生產者,刺激著他們改進技術,改善管理,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2 、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板書)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 P28 —— 29 ,找出商品生產者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內在動力,外在動力。在私有制的條件下,商品生產者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改進技術,單他們往往保守秘密,從而阻礙了科學技術的及時傳播。社會主義條件下,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可以避免或減少這一情況。
過渡:每個商品生產者,每個企業都十分重視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但由于他們的生產條件不同和努力程度不一樣,其競爭的結果也不同,是怎么樣的結果呢:
3 、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板書)
教員結合材料分析:“長虹”在市場競爭中成為我國彩電業有“龍頭大哥”“珠啤”實現了效益的超常增長。而一些彩電廠家雖然了紛紛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有的還是轉產了,有的被兼并了,有的破產了。這說明,價值規律象無情的篩子,會把生產條件和努力程度不夠的商品生產者和企業無情地篩掉。
在私有制條件下,競爭的結果必然造成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而在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了優勝劣汰可以避免兩極分化的的出現,一些企業被兼并,一些長期虧損無望的企業被淘汰,從整體上說對生產力的發展是有利的。第一:可以減輕國家對虧損企業的補貼,可以減少能源、原材料、勞動力的浪費;第二:有利于產業結業結構調整;第三: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第四:有利于鼓勵其他企業。
教師課堂小結:商品經濟條件下,競爭不可避免。而競爭主要是圍繞科技,質量,信譽,市場,效益進行的,競爭還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青年不生按樹立平等競爭觀念,效率觀念,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努力培養按規律辦事自覺性。
堂上練習:
(一)近年來,在國內啤酒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近幾年,國內啤酒市場競爭激烈,珠啤集團致力于技術創新,圍繞市場研究開發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創造者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搶占了市場的制高點,實現了效益的超常增長。
據此回答 1 —— 3 題。
1 、珠啤集團致于技術創新,研究開發新技術,新工藝的內在動力是:
A 、創造社會財富。 B 、提高商品質量。 C 、獲得額外收入。 D 、增加勞動時間。
2 、珠啤集團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效益的超常增長,因為通過采用新技術:
A 、可以縮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B 、可以增長本企業生產的單位商品價值量。
C 、可以使企業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D 、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使商品的價值量發生變化。
3 、國家提倡、鼓勵技術創新是因為:
A 、科技是現實的生產關系。 B 、科技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因素。
C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D 、科技是生產力的主導。
(二)討論: IT 產業是目前的熱門產業,假設你是廠長,請運用價值規律的知識,談談對發展 IT 產業的看法。
參考答案:
(一) 1 、 C 2 、 C 3 、 C
(二)發展 IT 產業的看法的主要觀點:( 1 )面向市場,適應供求關系變化。( 2 )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3 )樹立競爭觀念,在產品質量、信譽、售后服務上做文章。
價值規律的作用 篇5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的作用,并能初步應用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商品生產者必須不斷地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重視技術創新,來努力提高自己的勞動生產率,以求得生存和發展。
教學重點
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
教學難點
價值規律的第二個作用。
教學方法
閱讀與講解相結合,穿插思考、提問,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什么是價值規律?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學生回答。
師: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必然存在并發揮作用,那么價值規律究竟有哪些作用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第三節第二框,價值規律的作用。
明示目標:
本節課我們學習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
講授新課
二、 價值規律的作用 (板書)
師:先聽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某地一農村,土豆種植的產量很高。有一農民由于種植土豆收入可觀,村里的農民一 一效仿,想來年也能致富。
第二年,農民面對土豆的大豐收,家家摩拳擦掌,心里非常高興。可是土豆收獲之后,偌大的土豆硬是賣不出去,價格一降再降,全村不少人賠得一塌糊涂。
面對這種情況,村里的農民看見有幾戶農民種西瓜收入好,又都決定要種西瓜。其中有位農民本也準備去種西瓜,但他的一個侄兒對他說:“大家都不中土豆時,你就要種土豆了。”這位農民半信半疑種上了土豆,第二年掙了大錢。這位農民很納悶:“這是什么道理呢?”
師:請同學們幫這位農民分析下,這到底是什么道理。這位農民第一年種土豆為什么沒賺到錢?
學生回答。
師:總結。接著問:“這位農民接受了他侄兒的建議,第二年仍種土豆,卻賺了錢,這是為什么?”
學生回答。
師:總結。這就是市場競爭中能不能賺到錢的奧秘。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沒有,在土豆的種植過程中,種植規模在不斷的變化,那他是怎么變化的呢?
學生回答。
師:總結。隨著同一種商品生產規模的擴大或縮小,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就不斷地從這一部門中流入或流出。而這一切都是由于市場上供求與價格的不斷變化引起的,實際上就是價值規律在起作用,那就是:
1.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板書)
師:注意關鍵詞“調節”。調節什么呢?調節的對象是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調節在他們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價值規律為什么有這一作用呢?是因為價值規律要求商品交換實行等價交換,而等價交換是通過供求和價格之間雙向制約引起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實現的,正是價格圍繞價值的上下波動,引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自然流動。上面的例子說明了這一點,教材29頁的例子同樣說明了這一點。
師:請同學們看教材29頁第五自然段的事例,思考:“價值規律的這個作用在事例中是怎么體現的。”
請同學回答問題。
師:總結,當蘋果苗價格上漲,種植蘋果苗有利可圖時,就吸引生產者投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事例中體現在眾多果農不惜投巨資大種特種;當種植蘋果苗超過一定的規模,導致供過于求,價格下跌,種植蘋果苗獲利少,甚至虧本,生產者就會減少或者放棄這種生產,從而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部門流出,事例中體現在有人就改行建蔬菜大棚、有的購置汽車搞運輸。
師:價值規律就像一根無形的指揮棒,指揮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流動,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個部門之間可以大體上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這就是價值規律的第一個作用。
接下來我們學習價值規律的第二個作用。
2.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板書)
師:注意關鍵詞“刺激“,刺激的對象是誰?商品生產者。刺激商品生產者如何去做? 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師:價值規律為什么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呢?請同學們看書30頁第三自然段,思考這個問題。
請學生回答問題。
師:按照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交換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進行的。所以如果某個商品生產者勞動生產率較高,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就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商品交換中獲利就多,在競爭中就處于有利地位;反之,那些勞動生產率低,個別勞動消耗較高的生產者,便只能獲得較少的收入,甚至虧本,在競爭中就處于不利的地位。同學們想一下,商品生產者想不想在交換中獲得更多的收入?
生:想。
師:商品生產者想不想在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
生:想。
師:那么怎樣才能在商品交換中獲得更多的收入,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呢?
生:就必須要提高自己的勞動生產率。
師: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呢?
生:通過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來提高勞動生產率。
師:對了,正是因為價值規律要求商品交換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個作用。
師:講述海爾集團和江蘇三毛集團的事例來說明價值規律的這個作用。接下來學習價值規律的第三個作用。
3.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板書)
師:這里的關鍵詞是“促使”,促使商品生產者進行競爭,競爭的結果是什么呢?優勝劣汰。價值規律為什么能起這樣的作用呢?
生:價值規律要求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因此就有了這個作用。
師:對了。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而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條件各不相同,生產同種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就有長有短,競爭的結果就有好有壞。生產條件好的企業,其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交換中獲利較多,因而能進一步改善生產條件,在競爭中處于更有利的地位,企業就不斷發展;生產條件差,個別勞動時間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在競爭中就處于劣勢,以致被淘汰。
師:講述近年來國內空調行業競爭的事例來說明價值規律的這個作用。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對于這三個作用,我們一定要準確把握,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這三個作用在經濟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實際上,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可以歸納為一點: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經濟效益。
板書設計
二、價值規律的作用
1、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2、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3、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課堂練習:
我國政府鼓勵企業發展煤變油等新能源。但某企業家認為,煤變油項目上馬的關鍵,在于油價能否長期維持在45美元一桶,是否這個項目會變得無利可圖。“煤變油項目上馬的關鍵,在于油價能否長期維持在45美元一桶”主要說明,價值規律 ( c )
a.調節市場的供求關系 b.促使企業自主創新
c.調節生產要素的分配 d.促使企業優勝劣汰
價值規律的作用 篇6
、價值規律的作用
重點:價值規律的作用;
難點:如何理解“提高勞動生產率”中的勞動生產率
素質要求:
1、知識方面:
理解:從調節、激勵、分化三個方面說明價值規律的作用;
運用:用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商品生產者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2、能力方面
培養學生運用基本大原理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思想覺悟方面
幫助學生樹立改革開放意識,增強競爭意識,自覺遵循價值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重點解決方法:
價值規律的作用:它是理解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也是我們學習經濟常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因此,這是本課的重點。
關于這個問題的教學,最好能夠結合本地情況,從現實生活中收集一些典型材料,讓學生從中概括價值規律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解,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復習舊課
提問上課時的復習題(1)、(2)題。
導入 新課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客觀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必然起作用,我們既不能創造它,也是能消滅它,而只能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自覺地利用它。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所起的作用。
講授新課
二、價值規律的作用(板書)
(注:此問題雖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但仍可采用課堂討論法,因為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源于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其表現形式。有了上節課的對價值規律內容的透徹講解,加上講第一節第三框“商品的價值量”時,已通過課堂練習讓學生懂得了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商品價值總與與社會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生產就緒的關系,這些都為講解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作好了知識上的鋪墊,此時,再講價值規律的作用就比較順利,有如水到渠成。關鍵是教師要抓住重點問題巧設疑,引導學生以舊帶新,推出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及其內在根據。)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客觀經濟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經濟,它就像一條無形的指揮棒,指揮著人們的經濟活動。價值規律的作用有三個:
1. 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板書)
(教師)在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每個商品生產者生產什么、生產多少,都是按照各自的打算進行的,整個社會處于無政府狀態中,盡管如此,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還是保持著大致的平衡;在現代經濟(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中,各生產部門、各企業是緊密聯系、相互依存的,客觀上要求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部門之間有一定的比例,某一部門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多了,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會賣不出去,而少了,又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是價值規律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下面我們就來研究價值規律為什么能自發地對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起調節作用。
(提問)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學生回答)商品價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提問)價格為什么不會距離價值太遠,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對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的比例有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略)
(教師歸納)價格所以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因為供求與價格存在相互制約的關系。商品供求關系會影響價格,使價格上漲或下跌;反過來,價格上漲或下跌,也會影響供求,使供給和需求趨于平衡。“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于價值時,由于有利可圖,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被吸引來生產這種商品,從而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入這個生產部門,導致這個部門生產的擴大和產品供應的增加。反之,當某種商品供過于求、價格低于價值時,由于無利可圖甚至虧本,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減少或放棄這種商品的生產,從而使某些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生產部門退出,導致這個部門生產的縮小和產品供應的減少。”用圖表示:
“這樣,通過市場價格的調節,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個生產部門之間可在在體上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所以說,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的調節者。”(指導劃書第27頁倒數第1、2段~第28頁上段)
(注:要求學生細讀第27頁倒數第1自然段~第28頁上段,并會闡述為什么價值規律能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價值規律就像一條無形的指揮棒,指揮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流向,哪里多了(供過于求)它就指揮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部門流出來;哪里少了(供不應求)它又指揮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向這個部門,從而達到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大體上保持平衡。例如,80年代初,我國冰箱、彩電市場供不應求,價格高,且憑票供應。由于有利可圖,一時間,我國冒出了許多冰箱、彩電生產廠家,到90年代,光是引進意大利阿里斯頓生產紅的冰箱廠家就有7個。
(提問)如何理解書第28頁馬克思所產“資本家是不斷地從一個生產部門向另一個生產部門流出或流入的。價格高就引起資本的過分激烈的流入,價格低就引起資本的過分激烈地流出”?
(學生回答)因為價格高的背后,是市場上某種商品供不應求,而價格高,對商品生產者是有利可圖的,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被吸引來生產這種商品,從而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入這個部門;價格低的背后后,是市場上某種商品供過于求,而價格低對商品生產者是無利可圖甚至虧本的,所以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減少或放棄這種商品生產,從而使某些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生產部門退出。所以,就有了上面馬克思的一段言簡意賅的名言。(注:這里讓學生闡述對馬克思這段話的含義的理解,目的在于加深對價值規律作用的認識。)
(教師)同學們回答正確。現在請向書第28頁第2段某地蘋果樹苗栽種大起大落一事又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略)
(教師歸納)這個事例正說明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某地“數量有限的蘋果苗驟然興起的栽植熱中,株價一度高達4元。”這是此前果苗一度“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的結果。后來,“在高額收入的誘惑下,眾多果農不惜投巨資大種特種”,致使“數年后,果苗價格急轉直下,每株只能賣到幾分錢”,以至“數以億計的優質紅富士等矮化蘋果樹苗,盡管降至幾分錢也無人問津,相當一部分果樹苗只好當柴燒。”而這正是“供過于求、價格下跌”所引起。最后,果農們當然只得“奔赴市場,了解行情”,改行轉產或改進原有的經營。
從這個實例,我們也可以看出,價值規律能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但這種自發調節也會造成社會的巨大浪費。所以,自發調節有兩面性,積極的一面是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使社會生產保持大體平衡的比例;其弊端是, 種調節帶來自發性、滯后性,會造成社會勞動的巨大浪費,因而完全領帶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還是不夠的。如何彌補,留待第二課時再討論。(注:這里只點出完全由價值規律自發調節的弊端,而不講解決辦法,是為學習第二課社會市場經濟既要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又要加強宏觀調控埋下伏筆)
2. 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板書并劃書第28頁第3段)
(教師設疑)根據價值規律,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不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請問,這對商品生產者的利益有何影響?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由于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這將對商品生產者的利益和在競爭中的地位產生影響。我們在講第一節第三框“商品的價值量”時,曾通過練習得出過這樣的結論:
例如,1小時織5匹布,1匹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1/5小時,假定1匹布價值的貨幣表現為100元,1小時所創造的價值總量為500元。
假定甲企業率先提高陽勞動生產率1倍,則1小時織10匹布,即1匹布的個別勞動時間為1/10小時。因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沒有變,仍是1匹布1/5小時,價值100元,則該企業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為100×10=1000元。
從以上實例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的。因此,某個商品生產者如果率先改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先進,勞動生產率比較高,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就低于社會必要的勞動時間,因而在交換中就獲利較多。”如上例中的甲企業:
個別勞動時間(1/10小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5小時)
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1000元)>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500元)
“反之,那些勞動生產率較低,個別勞動耗費較高提生產者,便中能獲得較少的收入,甚至不能彌補自己的勞動耗費。”如上例中的乙企業:
個別勞動時間(1/3小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5小時)
則1小時所創造的價值總量(300元)<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500元)
“這種情況必然會刺激商品生產者努力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下: 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同樣時間生產商品比別人少價值總量比別人少虧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同樣時間生產商品比別人多價值總量比別人多盈 (教師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說“效率”就是生命,這是什么意思?
(教師小結)是指一個商品的生產者如果使其勞動生產率高于社會勞動生產率,它就能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反之,就可能會虧損甚至破產。因此,一個企業,要想獲得更多的收益,就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勞動生產率。
(指導劃書第28頁第4自然段。注:價值規律第二個作用的展開分析,要求學生細讀該段內容并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學生讀后討論。略)
(教師歸納)“獲得額外收益,是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內在動力,商品生產者之間的激烈競爭則是其外在壓力。這種情況,必然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這也就是說,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一切商品生產者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在產競爭中站住腳,都競相改進技術、設備,改善經營管理,以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其結果,勢必帶來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在新形勢下,那些有條件、有能力的生產者或企業又千方百講改進技術、設備和管理,以降低個別勞動消耗,獲得更多利益,因而推動了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帶來了生產力的更大發展。可見,價值規律是推動生產力由低向高發展的內在動力。書中電解鋁和電子計算機排版印刷技術的出現,都正說明了是價值刺激商品生產進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提問)怎樣達到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對于以個體私有制和個體勞動為基礎的小商品生產者來說,主要是靠改進工具、提高工藝。對現代企業來說,則主要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工藝和新材料,也就是說要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同時也要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勞動者提素質。總之,要提高勞動生產率,歸根結底是要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關鍵是抓好科技和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上幾點密切相聯,不可分割。
3. 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板書劃書第29頁第2段)
(教師設疑)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刺激了商品生產者爭先恐后地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就率。這是價值規律的第二個作用。但是不是每一個商品生產者都有條件、有能力改進技術、設備及管理呢?競爭的結果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價值規律的第三個作用是第二個作用發展的結果。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來交換的,因而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是,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條件各不相同,生產條件好的生產者,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因而獲利較多,能夠不斷擴大生產,更新設備,進一步改善生產條件,在競爭中處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就會因優取勝;生產條件差,經營管理水平低的生產者,無力改善生產條件,處境更加不利,在競爭中就會遭到失敗,以致被淘汰。
(注:要求學生細讀第29頁第3段并在理解基礎上記憶,能自己闡明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的原因。)
(教師設問)我國當前許多企業破產,職工下崗,是否也是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呢?
(教師講解)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只要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存在,價值規律就起作用。由于社會主義也是商品經濟,因而價值規律也會客觀存在,并發生作用。我們應正確地認識到生產中淘汰一些長期虧損的企業對發展社會主義生產是有利的。
首先,可以減少國家對虧損企業的補貼。這是從貨幣形態角度講的;從物質形態上講,就是減少能源、原材料、勞動力的浪費。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有些企業長期虧損,并不是由于企業管理不善,而是因為這種商品供過于求,因此產品長期滯銷。這些企業被別的行業兼并后,實質上是一次產業結構調整。
第三,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被淘汰的一些企業,往往是一些產品質次價高的企業。這些企業被淘汰了,從全社會角度講,就是減少了劣質產品,這樣將有利于提高整個社會的產品質量。
第四,有利于激勵其它企業。優用力劣汰造成的企業破產,對其它企業無疑是一種鞭策,促使它們采用新技術,改善經營管理,并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因此,我們不能從傳統觀念角度出發考慮問題,不能只從被淘汰企業職工的一時困難角度考慮問題。當然,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破產企業及職工要有妥善的安置措施和保障措施,以保證職工最基本的生活,保證社會的穩定。瘐m
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
(1)價值規律自發調節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社會生產各部門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3)導致商品生產者優勝劣汰。我們不僅要知道價值規律的作用是什么,還要從理論上弄清其內在根據,更應學會用價值規律的基本理論去觀察、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現象。
復習題
1. 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是什么?為什么?
2. 為什么說有商品經濟就必然有競爭?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
價值規律的作用 篇7
教學課題:價值規律的作用
課 序:第一課第三節第2教時
教學目的:
1、掌握價值規律的作用及其依據
2、能運用價值規律的知識分析經濟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3、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能力
教學重點:價值規律的內容
教學難點: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教學軟件: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復習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2、練習:材料分析:
80年代初,我國彩電生產線只有幾條,彩電價格非常高,16英寸的彩電價格達5000元左右,成為非常昂貴的家庭耐用消費品。80年代末,我國彩電生產線迅速增加,達100多條。從1996年開始,彩電行業每年都進行著不同程度的價格大戰。而進入XX年,價格更是一天一變的"跳水"。XX年6月9日,九大彩電巨頭聚會深圳,簽定彩電"限價聯盟",但是還是打不住地跌,21英寸彩電早以跌破1000元大關。
(1)彩電價格迅速下跌的原因有哪些?
(2)彩電巨頭的“限價聯盟”為什么會失敗?給我們說明啟示?
答案:
(1)彩電降價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產彩電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較快,使彩電價值降低,價格必然要降。(價值決定價格)但是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彩電市場出現了嚴重的供過于求的局面,使得廠家、商家不得不降價促銷,減少庫存的損失。
(2)而限價失敗,說明價值規律是客觀的經濟規律,違背價值規律的"限價"行為必然會以失敗而告終。
3、要按價值規律辦事,就要了解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是如何起作用的?
二、 新授
(一)價值規律作用之一: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部門的分配
1、材料分析:商場如戰場,80年代初我國彩電生產線只有幾條,價格非常高,16英寸的彩電價格達5000元左右。80年代末,我國彩電生產線迅速增加到100多條,而現在愈演愈烈的彩電價格“跳水大戰”使一些中小企業傷痕累累,紛紛宣布破產。針對目前城市空調市場的大片空白,國內許多彩電企業轉行做起了空調。
回答(1)80年代至今,彩電行業的生產狀況發生了怎樣變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
(2)一些彩電企業為什么改行做空調?
2、運用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分析價格變化是如何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部門的分配的。
價格上漲 獲利增加 生產擴大 供過于求
(資源流入)
供不應求 生產縮小 獲利減少 價格下降
(資源流出)
3、分析課本材料中價值規律如何調節蘋果生產的:
數量少 株價漲 高收入 投巨資 數量多 株價跌 收入低 轉產
3、想一想: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實質上就是市場價格的調節作用
4、名言解析:馬克思關于價格高低和資本流入、流出關系的分析
5、調節作用的意義
6、價值規律是一根指揮棒
(二)價值規律作用之二: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1、材料分析:從XX年4月開始的彩電價格大戰是由一家名叫“長虹”的彩電巨頭挑起的,然后是康佳、廈華、熊貓等彩電價格大幅度下降,很多實力弱小的小廠在競爭中淘汰出局,被兼并或破產。從1988年以來,“長虹”先后建起了17條彩電裝配線,安裝了大量先進配件生產設備,在管理上,他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整個公司從領導到職工,根據自身崗位要求,苦練內功,提高了整個公司人員的素質。近幾年,重視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的“長虹”一躍成為我國最大的彩電生產基地,國內銷售量居全國第一,成為彩電業的“龍頭老大”。
思考:(1)長虹為什么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2)你認為在長虹發展中的重要經驗是什么?并請您簡要分析?
(3)彩電價格大戰的實質是什么?勞動生產率的大戰
2、運用價值規律的內容分析價值規律為什么能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和提高勞動生產率
(1)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的意義
3、議一議:
4、名言解析:鄧小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5、價值規律是一條鞭子
(三)價值規律作用之三: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1、思考:彩電價格大戰對各類企業的影響。導致企業優勝劣汰
2、材料分析:我們都知道“容聲”這個品牌,說到“容聲”,人們自然想起“科龍”旗下的容聲冰箱,其實在80年代初,“科龍”僅僅是容聲的一個分支小廠,然而,在競爭中,科龍迅速崛起,而容聲卻喪失了優勢:產品老化、管理失控、市場萎縮,自1997連年虧損。思考:競爭為什么使企業出現分化?
3、運用價值規律的內容分析價值規律為什么會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4、這個作用是第二個作用的延伸
5、價值規律是一把篩子
三、 小結
1、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及其共同點:合理配置資源
2、價值規律的內容、表現形式和作用之間的關系
3、要尊重價值規律并能認識和利用價值規律為經濟建設服務
四、 練習
1、辯析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要不斷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就能獲得好的經濟效益。
2、材料分析題:
材料一:據有關專家預測,XX年全國空調產量約萬臺,按空調銷量增長20%計算,實際銷量在1500萬臺左右,供求嚴重失衡,一些企業不得不面對500萬臺的過剩黑洞,這將給市場帶來巨大的壓力。
材料二:今年年初,春蘭集團將其40種規格的空調降價,這一驚人之舉給市場帶來了一片此起彼伏的降價之聲,長虹、樂華等爭先恐后表演“跳水”,掀起了一場猛烈的“降價風暴”。
(1)聯系材料一,談談你對材料二的認識
(2)如果你是一位空調生產廠商,面對降價風暴應該怎樣做?
價值規律的作用 篇8
復習舊課
提問上課時的復習題(1)、(2)題。
導入 新課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客觀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必然起作用,我們既不能創造它,也是能消滅它,而只能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自覺地利用它。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所起的作用。
講授新課
2. 價值規律的作用(板書)
(注:此問題雖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但仍可采用課堂討論法,因為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源于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其表現形式。有了上節課的對價值規律內容的透徹講解,加上講第一節第三框“商品的價值量”時,已通過課堂練習讓學生懂得了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商品價值總與與社會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生產就緒的關系,這些都為講解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作好了知識上的鋪墊,此時,再講價值規律的作用就比較順利,有如水到渠成。關鍵是教師要抓住重點問題巧設疑,引導學生以舊帶新,推出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及其內在根據。)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客觀經濟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經濟,它就像一條無形的指揮棒,指揮著人們的經濟活動。價值規律的作用有三個:
1. 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板書)
(教師歸納)價格所以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因為供求與價格存在相互制約的關系。商品供求關系會影響價格,使價格上漲或下跌;反過來,價格上漲或下跌,也會影響供求,使供給和需求趨于平衡。“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于價值時,由于有利可圖,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被吸引來生產這種商品,從而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入這個生產部門,導致這個部門生產的擴大和產品供應的增加。反之,當某種商品供過于求、價格低于價值時,由于無利可圖甚至虧本,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減少或放棄這種商品的生產,從而使某些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生產部門退出,導致這個部門生產的縮小和產品供應的減少。”用圖表示:
“這樣,通過市場價格的調節,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個生產部門之間可在在體上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所以說,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的調節者。”(指導劃書第27頁倒數第1、2段~第28頁上段)
(注:要求學生細讀第27頁倒數第1自然段~第28頁上段,并會闡述為什么價值規律能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價值規律就像一條無形的指揮棒,指揮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流向,哪里多了(供過于求)它就指揮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部門流出來;哪里少了(供不應求)它又指揮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向這個部門,從而達到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大體上保持平衡。例如,80年代初,我國冰箱、彩電市場供不應求,價格高,且憑票供應。由于有利可圖,一時間,我國冒出了許多冰箱、彩電生產廠家,到90年代,光是引進意大利阿里斯頓生產紅的冰箱廠家就有7個。
(提問)如何理解書第28頁馬克思所產“資本家是不斷地從一個生產部門向另一個生產部門流出或流入的。價格高就引起資本的過分激烈的流入,價格低就引起資本的過分激烈地流出”?
(學生回答)因為價格高的背后,是市場上某種商品供不應求,而價格高,對商品生產者是有利可圖的,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被吸引來生產這種商品,從而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入這個部門;價格低的背后后,是市場上某種商品供過于求,而價格低對商品生產者是無利可圖甚至虧本的,所以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減少或放棄這種商品生產,從而使某些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生產部門退出。所以,就有了上面馬克思的一段言簡意賅的名言。(注:這里讓學生闡述對馬克思這段話的含義的理解,目的在于加深對價值規律作用的認識。)
(教師)同學們回答正確。現在請向書第28頁第2段某地蘋果樹苗栽種大起大落一事又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略)
(教師歸納)這個事例正說明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某地“數量有限的蘋果苗驟然興起的栽植熱中,株價一度高達4元。”這是此前果苗一度“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的結果。后來,“在高額收入的誘惑下,眾多果農不惜投巨資大種特種”,致使“數年后,果苗價格急轉直下,每株只能賣到幾分錢”,以至“數以億計的優質紅富士等矮化蘋果樹苗,盡管降至幾分錢也無人問津,相當一部分果樹苗只好當柴燒。”而這正是“供過于求、價格下跌”所引起。最后,果農們當然只得“奔赴市場,了解行情”,改行轉產或改進原有的經營。
從這個實例,我們也可以看出,價值規律能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但這種自發調節也會造成社會的巨大浪費。所以,自發調節有兩面性,積極的一面是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使社會生產保持大體平衡的比例;其弊端是,種調節帶來自發性、滯后性,會造成社會勞動的巨大浪費,因而完全領帶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還是不夠的。如何彌補,留待第二課時再討論。(注:這里只點出完全由價值規律自發調節的弊端,而不講解決辦法,是為學習第二課社會市場經濟既要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又要加強宏觀調控埋下伏筆)
2. 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板書并劃書第28頁第3 段)
(教師設疑)根據價值規律,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不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請問,這對商品生產者的利益有何影響?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由于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這將對商品生產者的利益和在競爭中的地位產生影響。我們在講第一節第三框“商品的價值量”時,曾通過練習得出過這樣的結論:
例如,1小時織5匹布,1匹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1/5小時,假定1匹布價值的貨幣表現為100元,1小時所創造的價值總量為500元。
假定甲企業率先提高陽勞動生產率1倍,則1小時織10匹布,即1匹布的個別勞動時間為1/10小時。因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沒有變,仍是1匹布1/5小時,價值100元,則該企業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為
100×10=1000元。從以上實例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的。因此,某個商品生產者如果率先改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先進,勞動生產率比較高,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就低于社會必要的勞動時間,因而在交換中就獲利較多。”如上例中的甲企業:
個別勞動時間(1/10小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5小時)
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1000元)>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500元)
“反之,那些勞動生產率較低,個別勞動耗費較高提生產者,便中能獲得較少的收入,甚至不能彌補自己的勞動耗費。”如上例中的乙企業:
個別勞動時間(1/3小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5小時)
則1小時所創造的價值總量(300元)<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500元)
“這種情況必然會刺激商品生產者努力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指導劃書第28頁第4自然段。注:價值規律第二個作用的展開分析,要求學生細讀該段內容并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學生讀后討論。略)
(教師歸納)“獲得額外收益,是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內在動力,商品生產者之間的激烈競爭則是其外在壓力。這種情況,必然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這也就是說,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一切商品生產者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在產競爭中站住腳,都競相改進技術、設備,改善經營管理,以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其結果,勢必帶來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在新形勢下,那些有條件、有能力的生產者或企業又千方百講改進技術、設備和管理,以降低個別勞動消耗,獲得更多利益,因而推動了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帶來了生產力的更大發展。可見,價值規律是推動生產力由低向高發展的內在動力。書中電解鋁和電子計算機排版印刷技術的出現,都正說明了是價值刺激商品生產進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提問)怎樣達到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對于以個體私有制和個體勞動為基礎的小商品生產者來說,主要是靠改進工具、提高工藝。對現代企業來說,則主要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工藝和新材料,也就是說要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同時也要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勞動者提素質。總之,要提高勞動生產率,歸根結底是要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關鍵是抓好科技和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 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板書劃書第29頁第2段)
(教師設疑)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刺激了商品生產者爭先恐后地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就率。這是價值規律的第二個作用。但是不是每一個商品生產者都有條件、有能力改進技術、設備及管理呢?競爭的結果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價值規律的第三個作用是第二個作用發展的結果。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來交換的,因而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是,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條件各不相同,生產條件好的生產者,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因而獲利較多,能夠不斷擴大生產,更新設備,進一步改善生產條件,在競爭中處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就會因優取勝;生產條件差,經營管理水平低的生產者,無力改善生產條件,處境更加不利,在競爭中就會遭到失敗,以致被淘汰。
(注:要求學生細讀第29頁第3段并在理解基礎上記憶,能自己闡明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的原因。)
(教師設問)我國當前許多企業破產,職工下崗,是否也是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呢?
(教師講解)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只要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存在,價值規律就起作用。由于社會主義也是商品經濟,因而價值規律也會客觀存在,并發生作用。我們應正確地認識到生產中淘汰一些長期虧損的企業對發展社會主義生產是有利的。首先,可以減少國家對虧損企業的補貼。這是從貨幣形態角度講的;從物質形態上講,就是減少能源、原材料、勞動力的浪費。蕨,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有些企業長期虧損,并不是由于企業管理不善,而是因為這種商品供過于求,因此產品長期滯銷。這些企業被別的行業兼并后,實質上是一次產業結構調整。第三,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被淘汰的一些企業,往往是一些產品質次價高的企業。這些企業被淘汰了,從全社會角度講,就是減少了劣質產品,這樣將有利于提高整個社會的產品質量。第四,有利于激勵其它企業。優用力劣汰造成的企業破產,對其它企業無疑是一種鞭策,促使它們采用新技術,改善經營管理,并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因此,我們不能從傳統觀念角度出發考慮問題,不能只從被淘汰企業職工的一時困難角度考慮問題。當然,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破產企業及職工要有妥善的安置措施和保障措施,以保證職工最基本的生活,保證社會的穩定。
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1)價值規律自發調節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社會生產各部門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3)導致商品生產者優勝劣汰。我們不僅要知道價值規律的作用是什么,還要從理論上弄清其內在根據,更應學會用價值規律的基本理論去觀察、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現象。
復習題 2 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是什么?為什么?
1. 為什么說有商品經濟就必然有競爭?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