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作用》教學設計
全國高中政治課競賽一等獎教案及點評:《意識的作用》
《意識的作用》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
(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2)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3)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4)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理解: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
(2) 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
(3)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4)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5)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應注意的問題
運用:
(1)談談人們為什么能夠認識世界,論證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得出世界是可以認識的結論。
(2)分析人能夠在意識的指導下,通過實踐活動改造世界。
(3)運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結合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分析生活中的問題
(4)分析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途徑
2、能力目標:
(1)通過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2) 通過學習意識作用的原理,使學生對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估計,逐步培養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通過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學習,使學生明確如何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世界客觀性的認識,初步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唯物主義世界觀。
(2)思考人們的各種創造活動,深刻體會意識的作用。
(3)通過學習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的辨證關系,使學生明確積極、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
二、重點、難點:
1、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2、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課程標準基本要求:
1、辨析實例,闡述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意義。提示與建議——探討客觀世界,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2、解析客觀規律是可以認識和掌握的事例,印證人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地把握客觀規律。提示與建議——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討論:以“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行的”為題。包括精神狀態對學習和生活的影響,精神狀態與發揮潛能的關系,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客觀規律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一)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