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學案
一、(學案)學習指導(一) (學案)知識網絡
(二) (學案)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通過介紹社會實踐在文化創新中的作用和意義,使學生理解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和發展的重要根源,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社會實踐也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
(三) (學案)學法指導
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方法。利用網絡學習是學生學習方式的一個重大革命,它要求同學們在網絡學習中增強搜集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儲存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正確處理好主與輔、多與少、人與機、虛與實等關系。例如,現在有許多優秀的文化作品,可以在網上瀏覽,然后,再從網上尋找一下,這些作品是怎樣源于生活、源于實踐的;再如,文化創新的意義和作用,網上會有許多論述,有哪些方面在教材上還沒有提到等。
61
二、(學案)知識點撥
(一) (學案)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和動力
要準確理解社會實踐是“不盡的源泉,不竭的動力”這個重點,應該把握以下知識層次:
1.(學案)文化創新
文化創新,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更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在繼承中發展,都包含著文化創新的意義。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一部文化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文化的創新史。文化創新是文化的靈魂和生命,是發展先進文化的不竭動力和因素。
2.(學案)文化創新與社會實踐的關系
實踐作為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性活動。社會實踐是文化創造的源泉,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從采風活動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文化創作來源于生活。人類在改選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離開社會實踐,文化也不可能有任何新的發展。同時,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源泉。要認清社會實踐和文化創新的關系:離開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進行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
例題:馬克西姆•高爾基是前蘇聯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者和重要代表。他早期的作品多描繪俄國沙皇制度下人民的痛苦和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20世紀初,俄國革命形勢的發展使他將文學的筆鋒轉向革命。他在自己的作品《海燕》中借海燕之口表達對社會變革充滿激情的呼喚:“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地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請從文化創新與社會實踐相互關系的角度,談談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提示:文化自身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所以,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