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講 文化創新
第3講 文化創新
一、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一)不盡的源泉,不竭的動力1.文化發展的實質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3.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義1.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2.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滿活力、日益豐富。(三)呼喚文化創新的時代1.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一個有作為的文化創造者,應該自覺地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當中。 2.當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職責充分認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意義,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刻苦鉆研,銳意創新,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二、文化創新的途徑(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2.繼承與創新 (1)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 (2)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 對于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其民族文化的創新,就會失去根基。 (3)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社會實踐的發展,帶來了經濟、政治、文化各個生活領域的變化,要求文化體現新的時代精神。 【重要提示】既要繼承傳統又要體現時代精神是正確把握繼承與創新關系的重要前提。(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1.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2.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1)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文化交流,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由此可見,文化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2)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三)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1.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1)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 (2)在文化創新過程中要堅持正確的方向,既要克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的“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又要克服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2.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