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講 文化創新
重難點突破重點1 正確理解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文化創新不是由人們任意規定的,而有由實踐的需要決定的,是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文化創新是在變革對象的社會實踐中產生的。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本,人類就不能作出有價值的文化創造。文化創新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無中生有的,也不是人生下來頭腦就有的,只能在社會實踐是產生。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 2.文化創新對社會實踐有著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響(1)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我們進行文化創造、實現文化創新,不是被動地反映環境的變化,也不是為創新而創新,而是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創建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更好地為社會實踐服務。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2)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失去了創新能力的文化,喪失了新陳代謝的機能,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滿活力、日益豐富。不斷發展和繁榮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斷前行的文化創新之旅。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典例1】李時珍為了寫《本草綱目》,行程萬里實地考察,不僅向他人請教,更注重親自試驗。例如,他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羅,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覺,才認識到這種植物的入藥麻醉作用。這說明( )a.我們應該積極進行文化創新b.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c.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d.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解析】c。行萬里路,嘗萬種草就是社會實踐的過程,通過社會實踐,寫出巨著《本草綱目》,體現了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可見只有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重難點2 全面理解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的關系1.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 傳統文化是通過繼承積累下來的,并滲透在現實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極。 2.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文化的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即文化繼承。 3.創新與繼承的辯證關系 一方面,不能離開傳統,空談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棄傳統而從頭開始。對于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其民族文化的創新,就會失去根基;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就會陷入“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固守傳統否定創新就會導致辭“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的錯誤傾向。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因此,進行文化創新既要繼承傳統,又要體現新的時代精神,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不可偏廢其一。 4.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 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都包含著文化創新的意義,而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文化自身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