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講 文化創新
【跟蹤訓練】1. XX年8月6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技藝展演”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開幕。舉辦這種活動是因為( )a.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b.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c.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d.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解析】abc。本題考查的是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世界的寶貴財富,加強保護文化遺產是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的重要舉措。根據題干a、b、c三項都正確且符合題意。d項說法錯誤,讓每一個人成為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不現實的。2.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之一徐光憲,他深入研究國外的稀土分離理論和技術,1975年他提出串級萃取理論,對原來的分離工藝成功實施了改進,引導了我國稀土分離科技和產業的全面革新。他深入研究國外的稀土分離理論和技術,并和他的科研團隊獲得最新的“稀土萃取分離工藝的一步放大”技術,使傳統的串級萃取小型試驗被計算機模擬代替。現在的稀土生產已經人性化地變為了幾個簡單數據的輸入。問題:從《文化生活》角度談談徐光憲是怎樣實現稀土分離技術的創新的?【解析】題干整個材料是科技創新,我國的科學技術大獎是注重原始創新,并且徐光憲的做法中既有傳統的做法,學習了國外的先進的技術,又有大量的科學實驗研究,最終獲得技術大獎,由此組織答案。【答案】(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創新必須要立足于社會實踐。徐光憲正是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潛心研究,了稀土分離技術的創新。(2)文化創新必須要堅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或著眼于文化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稀土分離技術的創新是在對原來技術改進的基礎上實現的。(3)文化創新必須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學習、吸收、借鑒外來的優秀文化成果。徐光憲在推進稀土分離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深入研究了國外的稀土分離理論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