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講 文化創新
a.任何文化的創新,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b.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c.文化創新的過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過程
d.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解析】“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是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傾向,由此可知只有a項符合題意。
3.(XX年高考綜合能力測試,寧夏卷)XX年中國舉辦的“俄羅斯年”,開展了俄羅斯文化節、教育展、文藝演出等200多項活動,規模前所未有;今年俄羅斯舉辦的“中國年”,內容豐富多樣,大展中華風采。從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辦“國家年”,是兩國( ) ①文化傳播的基本途徑,擴大了各自文化的影響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標志,標志著兩國文化的趨同 ③文化上互相學習、借鑒,以實現共同繁榮的重大舉措 ④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體體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d。此題以中俄互辦文化年,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的事例為考查背景,考查綜合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認識和評價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排除選項中的錯誤觀點。文化年活動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不能說是基本途徑,故①說法錯誤。文化交流不等于文化融合和趨同,所以②說法也是錯誤的。二、多項選擇題4.首屆中國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以“點亮創意智慧,融入科技力量,煥發文化魅力,創造財富價值”為宗旨,以“創意、科技、文化”為主題。其宗旨和主題蘊涵的文化道理有( )a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 b文化創新能推動民族文化的繁榮c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唯一因素d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并對政治有重大影響【解析】ab。a、b兩項體現了材料蘊涵的文化道理,應選;c項觀點錯誤,應排除;題目反映的是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并對經濟有重大影響,d項與題意不符。5.(·廣東茂名一模)于丹在《百家講壇》中對《論語》的講解雖未必深刻,但她成功地以中國傳統思想為原料,配制出指導現代人養身處世的“心靈雞湯”,受到億萬群眾的熱捧。這說明( )a.繼承傳統文化要推陳出新 b.發展傳統文化必須弘揚主旋律c.文化的發展必須貼近群眾生活實際 d.經典文化的生命力在于與時尚相結合【解析】ac。于丹講《論語》的成功之處在于以傳統文化為載體,進行了符合現代人需要的改造創新,a、c兩項入選。b項與題意無關,d項說法錯誤,排除。三、簡答題近年來,隨著文化市場的開放,日韓兩國的文化也進入中國文化市場,形成一股“日韓流”。如在某市校園內,許多中學生競相模仿日韓明星的發型、服飾、勁舞等,成為日韓的“中國新生代”。因此,學校政教處作出禁止的決定,一些學生對學校的做法表示不滿,說:“學習和吸收外國的優秀文化成果,何錯之有?真是小題大做。”你是怎樣看到上述現象的?【解析】本題以學生很熟悉的校園身邊事例,考查學生辯證分析能力和結合生活化事例分析的能力。學生一味模仿日韓流也不行,學校政教處一刀切的做法也不可取,這就要結合教材如何對待本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知識來展開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