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學案
1.提示:第一,可從文化創新的時代要求人手進行闡述。只有充分認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意義,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從人民群眾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才能創造出優秀的文化作品。《渴望》這部電視劇正是由于創作者把握了時代的脈搏,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才獲得成功的。第二,可從社會實踐與文化創造和發展的關系人手進行闡述。社會實踐是文化創造和發展的重要根源;社會實踐是產生優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文化創新的需要來自社會實踐;文化創作的靈感最終來自社會實踐;文化創作的動力來自社會實踐;文化創作的檢驗標準在于社會實踐;文化創作的成果要服務于實踐;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作的主體。
2.(學案)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國初年,一種既非完全外國式樣、又不同于中國傳統古裝的新式服裝——中山裝問世了。據說,它是由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于辛亥革命后,倡導不穿封建王朝舊服,指示廣東人黃隆生參照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和西服而設計成的。
材料二中山裝的基本式樣為上衣站翻領、對襟、五紐、四個明袋。褲子前開縫、兩側各有一個大暗袋,前有一小暗袋(表袋),后面一帶軟蓋的暗袋。中山裝款式的確定,是根據《易經》、周代禮儀等內容寓以含意,如依據國之四維(禮、義、廉、恥)而確定前襟四個口袋;依據國民黨區別于西方國家三權分立的五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而確定前襟五個扣子;依據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而確定袖品必須為三個扣子。因此,中山裝是在西裝基本式樣上滲入了中國的傳統意識。它穿著方便,適于攜帶隨身必需品,充分體現了方便、實用的設計思想。同時,它又格調樸實,莊重大方,既具西裝韻味,又顯東方氣派,深受當時國人喜愛,被國際服裝界視為中國男禮服的典型式樣。為紀念率先穿用者孫中山,人們便將這種服裝稱為中山裝。
請從文化創新的角度,談談材料一、材料二各說明了什么問題。
2.材料一說明文化創新作為一種實踐活動,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性活動。人類在改造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服飾文化。材料二說明了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我們進行文化創造、實現文化創新,不是被動地反映環境的變化,也不是為創新而創新,而是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創建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更好地為社會實踐服務。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五、(學案)相關信息
(一) (學案)北京奧運會徽
彰顯“人文奧運”,的豐富內涵:北京奧運會會徽選擇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印章(肖形印)作為標志性主體圖案,既富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極為鮮明濃郁的中國特色,又體現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與人”的深刻主題和北京奧運會“人文奧運”的豐富內涵。
會徽彰顯了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凸顯了北京奧運會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價值。會徽中的篆字似一“文’’字,它代表著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中國——一個不僅創造了象形漢字及竹簡、篆刻、書法文化,而且創造了圍棋、蹴鞠和捶丸等豐富體育文化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