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通用3篇)
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篇1
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教育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憶目標
(1)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2、理解目標
(1)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2)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3)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
(4)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它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3、運用目標
(1)運用哲學與經濟、政治和文化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說明哲學對社會變革和發展的先導作用
(2)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分析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人類認識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根據19世紀中葉的社會歷史背景,分析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對哲學與時代精神關系的思考和學習,培養學生的時代感和使命感,使學生對社會歷史問題的觀察從一般的經驗層面上升到比較深刻的哲學層面,學會自覺運用哲學理論觀察、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基本特征的學習,培養學生鑒別理論是非的能力,進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分析和解決生活實踐中的問題
3、通過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產生的三大理論成果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發展的眼光觀察問題的能力,并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遇到的問題。
三、德育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抽象的哲學”其實并不脫離時代,真正的哲學恰恰對時代問題的“理論解答”,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使學生關注時代,關注現實,熱愛生活。
2、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著堅實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基礎,它是人類思想發展的結晶,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而激發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觀點,要培養學生在實踐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科學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4、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學生要在實踐中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培養與時俱進的品格。
教學重點難點:
1、哲學與時代的關系(重點)
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重點)
3、實踐的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重點、難點)
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重點)
教學課時安排:3課時
【導入新課】
德國人和中國人一同坐火車從德國的法蘭克福去巴黎。途中上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將手里端著的魚缸放在空座上。德國人開始發問:“您能告訴我這魚的名稱嗎?它在生物學上屬于什么類別?它在科學上的意義又是什么?”中國人則問:“這種魚是紅燒好吃,還是清蒸更好吃一點?”這一故事體現了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這一差異也折射出中西方哲學上的差異。
西方哲學起源于古希臘哲學,表現為對各種現象之后的原因的關注和對確定性的追求,強調理性認知。中國哲學主要是儒家哲學,主要集中在政治倫理方面,表現為對人的關懷和規范,強調感性體驗。中西方哲學為何出現這樣的差異?哲學與政治、經濟有怎樣的關系?
【講授新課】
一、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1、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
【課堂探究】p15頁
a百家爭鳴的思想繁榮局面為什么會出現在戰國時期?
b思想文化的發展和經濟發展、政治變革之間是什么關系?
【背景資料】我國戰國時期是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時期,經濟、政治發生巨大變革,七國爭雄,天下紛擾,各種社會矛盾復雜激化(有奴隸主和奴隸的矛盾,有沒落奴隸主階級和新型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有新型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有新型地主階級不同階層和集團的矛盾),社會變革使文化走向民間,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卻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自由開放和不可思議的時代,特別是對于學術的發展和思想的傳播而言,確實是一個黃金時代。游說之士面對震蕩的社會,莫不以匡君救世為己任,紛紛提出自己的主張。在這個時代里,誕生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深遠的思想和學術派別,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也就是說,百家思想的出現是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改革的客觀要求。
【探究提示】
a百家爭鳴在戰國時期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是戰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的反映,是戰國時期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產物。
b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決定一定形態的文化,一定形態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
(1)哲學和時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關系 p15
【回憶】經濟、政治和文化的關系
文化由經濟、政治決定,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經濟,給政治、經濟以巨大影響。
哲學屬于思想文化范疇,是對一定時代和社會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精神生活的構成部分,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名言】恩格斯——任何哲學只不過是在思想上反映出來的時代內容
(2)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在各種各樣的哲學中,有的哲學正確而深刻地反映了時代的本質,牢牢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正確地總結和概括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可以稱為時代精神上的精華;也有的哲學停留在表面現象或歪曲反映了時代,那只能是時代的糟粕。因而,哲學家可能是真理的發現者,也可能是謬誤的制造者。
a什么是真正的哲學?(概念)
真正的哲學是對社會生活的正確反映,是對時代精神的敏銳把握,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b為什么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原因)
第一,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
第二,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舉例】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理論(一國兩制、改革開放)
【注意】要正確理解馬克恩說的“哲學家的成長并不像雨后春筍,他們是自己時
代、自己人民的產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貴最看不見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學思想里”。
【說明】在歷史發展的今天,物質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而在物質進入文明的同時,對精神文明的發展又顯得尤為重要。但精神的發展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方
向去引導它。哲學不僅反映、表現時代精神,更重要的在于它塑造并引導了時代
精神。
2、社會變革的先導(反作用)
【提問討論】先導是什么意思?
【課堂探究】a文藝復興運動對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起了什么作用?
b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談談18世紀法國戰斗的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對法國大革命產生的影響。
【資料補充】文藝復興運動
在十四到十六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砸斷了封建社會給人們戴上的精神枷鎖,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文藝科學空前繁榮。文藝復興運動打破了中世紀宗教神學統治達10XX年的漫長黑夜,迎來了新世紀的曙光。它促使歐洲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的精神及科學實驗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
【資料補充】啟蒙運動
17、18世紀啟蒙運動是繼文藝復興之后的新一輪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它把文藝復興時期由對宗教神學的批判和否定轉向對封建專職制度本身的批判和否定,提出了系統的資產階級政治理論,為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革命做了輿論準備。
【探究提示】這一探究活動說明了哲學革命對社會變革的作用,即哲學革命是
社會變革的先導。
a文藝復興運動摧毀了教會的精神獨裁,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更新了人們的觀念,促進了歐洲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哲學的空前繁榮,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新文化,為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準備,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
b領悟哲學革命與政治變革的關系,明確哲學革命是政治變革的先導。
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說明哲學可以反作用于時代。它具體為兩個方面:
(1)哲學通過對社會的弊端、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學對時代的批判功能)
【舉例】人與自然的關系、社會公平問題
(2)哲學可以預見和指明未來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引導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哲學對時代的塑造、引導功能)
哲學不僅是時代的產物,還引領時代的發展。在人類歷史長河里,幾乎每一次哲學思想的變革都對人類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哲學思想的變革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滌蕩人們的觀念,改變或重新建構人們的價值世界,成為社會變革的前奏。
【名言】恩格斯——正像18世紀的法國一樣,在19世紀的德國,哲學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潰的前導。
名言意在說明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判斷】哲學都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嗎?
任何反映自己時代的歷史任務和客觀要求的哲學,都可以成為這一時代社會變革的先導,推動時代的步伐,指導社會的變革。
二、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本課的落腳點)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三大客觀條件)
【課堂探究】a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會產生于19世紀中葉?
b為什么產生于19世紀中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至今仍然沒有過時?
【探究提示】探究活動是為了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a 19世紀中葉,自然科學和哲學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為了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完成工人階級解放自己和解放全人類的使命而出現的。
b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精神的精華,也是我們今天的時代精神的精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它提出的人類解放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因此,它不可能過時,而只能與時俱進地向前發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絕不是偶然的,是適應時代的產物,是對時代主題的科學解答,它有著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三大條件(客觀條件): 英國憲章運動
(1)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三大工人運動) 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19世紀40年代,是一個偉大的歷史年代,是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重大轉折時期。18世紀以來,在歐洲各主要國家先后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隨著工業革命的日益發展,社會生產力有了突飛猛進地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自然力的征服,充分暴露了自然現象的本質和規律。在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同時,資本主義社會中經濟在社會生活中的基礎地位明朗化了。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分裂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階級關系簡單化了。人民群眾在生產和社會變革中的決定性作用顯現出來了。
與資本主義生產的迅速發展相適應,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即社會化大生產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及其階級表現一一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日益暴露出來,并走向尖銳化。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產物,又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否定力量。
【舉例】經濟危機(1825年英國爆發第一次經濟危機以來,每隔XX年左右,資本主義國家就會重蹈覆轍,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
【舉例】《摩登時代》
19世紀30年代開始,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日益發展,先后爆發了英國的憲章運動、法國的里昂工人起義和德國的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等。這些斗爭,震撼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將工人運動推向高潮。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和先進政黨的領導,這些運動先后失敗。從失敗中,無產階級意識到,要取得革命的勝利,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應運而生。
【資料】英國的憲章運動
持續XX年之久,要求取得普選權,使廣大工人有機會參與國家管理,但由于政府的壓制,運動最后以失敗告終。
【舉例】法國的里昂工人起義
里昂是當時法國的紡織業中心,盛產絲綢。紡織工人生活貧困,屢次要求增加工資,改善待遇,但均遭到拒絕。1831年11月和1834年4月,忍無可忍的紡織工人兩次反動起義,宣布“工作不能生活,勿寧戰斗而死“,并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國,起義遭到血腥鎮壓。
【舉例】德國的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3000多名紡織工人為反抗封建主、資本家的剝削發動起義,英勇戰斗了三天,最后遭到鎮壓。
細胞學說
(2)自然科學基礎:主要是三大發現 能量守恒和轉化規律
生物進化論
具體科學是哲學產生和發展的基礎。19世紀,自然科學由“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學”、發展為“本質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學”。一大批說明自然界聯系和發展的學科,紛紛建立和發展起來。其中,對哲學理論有重大影響、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大科學發現: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規律以及生物進化論。自然科學的新發展、新成就,為哲學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發展的唯物的辯證的性質,提供了科學前提。
【相關銜接】p19三大發現
黑格爾的辯證法(合理內核)
(3)直接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
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基本內核)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從哲學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合乎規律的產物。它的理論來源于人類以往哲學思想中的唯物主義思想、辯證法思想以及某些歷史觀中的有價值、合理的思想。其直接的理論來源,則是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時候,不是將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機械、簡單相加,而是在總結工人運動的豐富經驗和自然科學最新成果的基礎上,批判吸取了黑格爾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
【相關銜接】p19黑格爾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
【補充】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主觀條件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還有其不可缺少的主觀條件:馬克思和恩格斯個人的努力。青年時代的馬克思、恩格斯,最初受黑格爾哲學的熏陶,后又經過費爾巴哈哲學的洗禮。他們學識淵博、思想敏銳,同時深入社會實踐,親自參加和領導了當時無產階級爭取解放的偉大斗爭實踐,考察現實社會,研究歐洲工人運動,逐步從唯心主義轉變為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轉變為共產主義,成為偉大的共產主義者。在這個基礎上,通過自己的科學發現,創立了嶄新的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
【名人介紹】馬克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中學時就具有為人類謀福利的遠大志向,大學期間,他刻苦鉆研法律、歷史、哲學,汲取當時許多先進思想,取得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后,他被聘為《萊因報》主編。辦報期間,他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章,由于宣傳進步觀點,遭到了普魯士政府的迫害,馬克思一生幾乎過著流浪乞丐式的生活,常常為付不出房租、稿子寫好了沒有郵費而犯愁,有時甚至向恩格斯借助兩個銅板才發出稿子。在這樣的情況下,馬克思研究《資本論》的夙愿矢志不移,進行了長達42年的資本論寫作。馬克思具有大無畏的批判精神,凡是人類所建樹的一切,他都批判過、研究過。為了《資本論》的寫作,他閱讀了1000多本書,做了400~500本讀書札記,這種治學精神值得人們永遠學習。
恩格斯中學沒畢業就隨父經商,后來在父親工廠工作通過刻苦自學,掌握了非常淵博的知識。他同情工人,厭惡腐朽的統治階級。他在深入了解工人生活狀況的同時,不斷進行理論探討,終于成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
【思考】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p16
【提示】真正的哲學之所以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是因為它正確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正確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三個統一)
【課堂探究】p20
a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無論唯物主義還是辯證法思想,都具有局限性?
b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往哲學相比,在內容上有什么不同?
【探究提示】這個探究活動是為了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嚴密完整的科學體系。
a馬克思主義以前的舊哲學都有局限性,即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相分離,唯物主義自然觀和社會歷史觀相分離。
b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以往舊哲學的不同在于它第一次實現了三個有機統一。
(1)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分離,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
【補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實踐觀
a堅持實踐的觀點,指出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提出了辯證的唯物論。
b堅持實踐的觀點,指出了社會的本質是人民群眾的實踐,拋棄英雄史觀,提出了唯物史觀。
c堅持實踐的觀點,指出物質是世界變化發展的主體,提出了唯物的辯證法。
(2)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還堅持從實踐出發認識人和社會,提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到社會歷史領域,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課堂探究】p20頁
a你認為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為什么?科學性和階級性能否統一?
b在什么情況下二者不能統一,在什么情況下二者能夠統一?
【探究提示】探究活動,是為了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一的哲學。
a第一種認為科學性和革命性不能統一,第二種說法認為科學性和革命性在無產階級身上可以統一。因為無產階級的利益同社會發展的規律、歷史前進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越是科學地揭示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和社會歷史的前進方向,就越符合無產階級自身的利益和愿望。
b如果一個階級的利益同社會發展的規律、歷史前進的方向相一致時,就可以統一;不相一致時,就不能統一。
(3)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事實 價值
【提問思考1】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
因為它堅持科學的實踐觀點,它的全部理論源于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
【教師講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首先因為馬克思主義首先堅持的是一種科學精神,它的所有結論都有牢固而又客觀的科學分析作基礎。(剩余價值學說—揭露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批判資本主義社會——解釋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共產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其次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所有基本原理都是來自于實踐,又復歸于實踐,接受實踐的檢驗,隨著實踐而發展,它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
【提問思考2】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革命的?
因為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教師講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首先體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性質不僅僅在于說明和認識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解放全人類,改造世界任務的承擔者是無產階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的第二個表現在于其階級性,即它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符合無產階的利益和要求的,是無產階級批判改造資本主義社會的銳利武器和行動指南。
【名言】馬克思——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
意在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任務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名言】恩格斯——科學越是毫無顧忌和大公無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意在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階級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以上三個統一的關鍵在于實踐的觀點。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人類認識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是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名言】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恩格斯
【名言】p21毛澤東-說明馬克思主義必須同各國具體實踐相結合。
【結合圖表講解】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人類實踐活動沒有止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也沒有止境。我們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會突破我們,這是社會前進的必然規律。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是植根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科學。自從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產生以來,隨著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在中國,實事求是作為馬克思主義精髓的思想逐漸建立起來。
(1)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對實事求是作了科學的論述,正是因為有實事求是的思想的指導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設的勝利。
【相關銜接】p21 毛澤東哲學思想的重要內容
毛澤東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以實事求是為核心的唯物論、以矛盾規律為核心的辯證法,以實踐論為基礎的認識論,以社會基本矛盾和群眾路線為中心的歷史唯物論。《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等有集中反映。
(2)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繼承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提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相關銜接】p22鄧小平哲學思想的重要內容
兩手抓思想;改革開放的路線、方針、政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三個有利于標準;一國兩制的構想;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繼承和進一步發展了實事求是的思想,提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只有堅持這個思想路線,才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創立和發展。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從哲學方面說,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新境界。
【相關銜接】p23 “三個代表思想”的內涵
【圖表】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理 論
成 果 產生條件 主要貢獻 主要內容 三者關系
毛澤東
思 想 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 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精髓:實事求是
都是馬列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都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三者與時俱進,又一脈相承。
鄧小平
理 論
馬列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 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落后的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主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三個代表重要思
(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本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補充】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表現為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本土化和民族化。時代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相結合,探索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之路。本土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地解決實際問題。民族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和中國文化相結合,運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語言闡述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理論。中國共產黨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正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國情、中國文化相結合,為實現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本土化和民族化而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的過程。
時代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 本土化
民族化
【注意】從圖表必須把握三點:
(1)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與馬克思主義是一脈相承的,而不是拋棄或離開了馬克思主義。
(3)這三大理論成果都蘊涵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當今各種思想流派的挑戰。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來都是在同各種錯誤思潮的斗爭中發展的。現代社會是劇烈變革的時代,是知識爆炸、觀念更新的歷史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要面對這些新變化,及時而科學的回答這些挑戰,才能擔當起世界觀的指導作用,發揮改造世界的偉大功能。唯其如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真正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文明的活的靈魂”,才能永葆其強大的生命力。
【本課總結】一個概念(真正的哲學)、兩個反作用、三個條件、三個基本特征、三大理論成果
【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
2、第三課課后練習
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篇2
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第一框題 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明確目標:點擊考點
☆ 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 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 了解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
社會變革的先導 了解 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立足基礎:課文導讀
一、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
1.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________和_________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__________。 總之,任何反映自己時代的歷史任務和客觀要求的_______,都可以成為這一時代社會變革的先導,推動時代的步伐,指導社會的變革。
二、社會變革的先導
3. 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首先體現在它可以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___________,更新人的________,解放人的_______。
4.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還體現在它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________,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___________。
運籌帷幄:網絡構建
鞏固與提高:能力訓練
戰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異常復雜,不同階級和階層在是否建立新的封建制度、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論爭,形成了儒、墨、道、法諸家,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思想繁榮局面。據此回答1~2題:
1.上述材料充分說明 ( )
①真正的哲學都是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
②哲學的內容是客觀的
③哲學的內容雖是虛幻的東西,但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
④哲學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這是因為它 ( )
①正確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 ②正確把握了時代的脈搏
③正確總結了時代的實踐經驗 ④正確概括了時代的認識成果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恩格斯把思維著的精神譽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據此回答3~4題:
3.哲學作為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首先體現在 ( )
a 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b 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反封建反神權
c 為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勞動群眾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武器
d 反作用于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
4.能夠充分體現哲學思想上述作用的典型事件有 ( )
①百家爭鳴催生了新的封建制度
②文藝復興運動開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③啟蒙運動迎來了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④馬克思主義哲學開啟了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對社會生活中所說的“真正的哲學”,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 )
①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②真正的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③真正的哲學將會取代具體科學
④真正的哲學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每一個真正的哲學問題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處時代脈搏的一次跳動,每一個真正的哲學問題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處時代的一段最強的音符。哲學作為一定社會和時代精神生活、觀念形態的重要內容 ( )
a 源于哲學家的主觀想象
b 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 是對客觀現實的真實反映
d 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7.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紀的法國一樣,在19世紀的德國,哲學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潰的前導。”這說明 ( )
a 哲學推動時代步伐,決定歷史進程
b 任何哲學都對社會變革起積極作用
c 反映本時代歷史任務和客觀要求的哲學對社會變革起巨大作用
d 德國古典哲學的產生,開啟了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
8.被推翻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曾經哀嘆:是伏爾泰和盧梭毀滅了法國。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 ( )
a 哲學可以通過對社會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導社會變革
b 哲學對社會變革具有決定作用
c 啟蒙運動使歐洲文化發展達到了頂峰,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d 哲學為社會發展奠定物質基礎
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篇3
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1.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哲學屬于思想文化的范疇,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精神生活的構成部分,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因為:(1)它正確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2)它牢牢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3)它正確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真正的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1)批判功能:批判舊的制度和觀念,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2)塑造功能: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疑點】真正的哲學就是科學的哲學嗎?哲學家對問題的認識總不能超越自己的時代,因此一定時期的哲學形態在后人看來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我們不能因此否定它為真正的哲學,關鍵是看它是否正確反映了自己時代的要求,是否代表自己時代的先進思想.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1)階級基礎——馬哲的產生,是時代的要求。(2)自然科學基礎——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可以論證自然界的唯物辯證性質。馬哲是對當時自然科學知識的概括、總結和反思。(3)直接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內核。馬哲是以往哲學的批判繼承和發展。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三個統一)。(1)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2)唯物辨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辨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3)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有機統一。注意: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核心的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毛澤東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科學發展觀
產生條件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建設相結合的產物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主要內容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精髓:實事求是主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第一要義:發展
核心:以人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
根本方法:統籌兼顧
主要貢獻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并能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我們黨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聯系都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都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都是與時俱進又一脈相承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學資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