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教學設計
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1教材分析]
本框是文化生活的落腳點,全書的落腳點。本框題設計突破傳統的道德教育,更強調直面生活中的道德沖突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讓道德準則內化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本框題分為三目:第一目“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沖突”指生活節奏變化帶來了人們一些思想道德沖突,思想道德沖突要求我們加強自身科學文化修養、思想道德修養。第二目及第三目是解決道德沖突的途徑,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文化知識修養,涉及兩者的含義、關系。難點在于闡述產生道德沖突的原因及面對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沖突,如何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基礎上,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標,重點在于弄清楚思想道德修養和文化知識修養的關系。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對前一個框題的學習,明確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框題將明確每一個人都應該在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基礎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高二文科班學生的基礎較好,學習的積極性好,在教學過程中,從生活中他們常遇見的現象入手,結合書本的知識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明白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會通過正確的途徑切實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
認識文化知識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關系。
了解產生道德沖突的原因,認識解決道德沖突的重要途徑。
能力目標:
面對生活中的道德沖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能力及通過提高自身的知識文化修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正確分析當今社會生活中存在著的思想道德沖突,認識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給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帶來的沖擊挑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努力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國家和人民的人。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的關系
難點:在于闡述產生道德沖突原因及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沖突,如何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基礎上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標。
[教法學法指引]
新課標強調學生參與,注重老師的引導。道德教育不是一件易事,學生對此也是麻木感覺,如何調動他們的情感,打動他們,使他們認識到:道德不僅是社會對個人的要求,同時也是個人內心安定生活的需要,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該如何去引導學生,選擇什么材料去引導,設置什么樣的問題引導,對知識如何重新處理是上好這堂課的關鍵。
① 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圖片、視頻等展示。
② 課堂討論法。
③ 啟發式教學,啟發學生思考面對道德沖突時如何判斷選擇。
④ 體驗式教學,讓學生體驗思想道德修養的價值。
⑤ 準備學習提綱,釋疑解惑,采用列舉法、講授法、讀書指導法相結合。
學生學法:自我閱讀法、列舉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等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
案例一:
彭宇是一家公司的職員,XX年11月20日搭乘83路公車,到站下車的時候,看到一位老太太倒在地上。他扶起了這位老太太,并將她送往醫院。老太太由于脛骨骨折,花費了數萬元醫藥費。老太太認定是彭宇撞倒了她,要求賠償損失,未果,于是向南京市鼓樓區法院起訴,要求彭宇賠償各項損失13萬多元。法院審理認為,彭宇有碰撞事實,判決老太太勝訴,彭宇應補償老太太40%的損失,即4587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