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精彩的中國文化教案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吳越文化是典型的水鄉文化,流動性和開放性強,“水性使人通”。滇黔文化具有邊陲山寨文化特征,內斂性強,“山性使人塞”。回答4~6題。
4.吳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差異性的表現有
①吳越文化開放,滇黔文化內斂 ②吳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熱情奔放 ③滇黔文化更具有多樣性 ④吳越文化文明,滇黔文化野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吳越文化是典型的水鄉文化,滇黔文化具有邊陲山寨文化特征。這說明
a.中華文化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b.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c.中華文化是各地區文化的松散集合
d.我國各地區文化各具特色,互不相容
6.吳越文化是典型的水鄉文化,滇黔文化具有邊陲山寨文化特征。形成這種地區文化差異性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影響
b.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c.外來文化的影響
d.歷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響
7.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被并稱為三大英雄史詩,都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創造的優秀民族文學。三大英雄史詩
a.體現著不同民族文化的沖突和斗爭
b.體現著不同民族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差異
c.說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英雄標準
d.說明中華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8.“56個星座56枝花,56個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族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從文化上看,“56族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體現了
a.我國各民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b.我國各民族人民都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c.我國的漢族文化取代了少數民族文化
d.中華文化比少數民族文化優越
二、非選擇題
9.舉例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10.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簡要說明你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走進生活
我國古代春秋以后,鐵農具的使用普遍起來。從考古發掘來看,建國以來在今湖南、湖北、河南、江蘇、山西等省都有屬于春秋時期的鐵器出土,說明春秋時期周、晉、齊、吳、越、中山等諸侯國都已使用鐵器。戰國時期,由于冶鐵技術的進步,冶鐵手工業規模的擴大,鐵器的使用已相當普及了。如齊國山地產鐵,齊國人用鐵耒、鐵耜、鐵鋤耕地,用鐵斧、鐵鋸做工,婦女用鐵針縫制衣服。齊國政治家管仲向齊桓公建議,“美金(指青銅)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指鐵)以鑄鋤、斤(古代著的農具,形似鋤頭),試諸壤土。”把鐵成為“惡金”,并不是說鐵的質量不好,而是說鐵比較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工具。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發明了灌鋼法,“雜煉生(生鐵)、鍒(熟鐵)”而成的鋼就是灌鋼。從現代冶金原理分析,就是利用生鐵碳高、熟鐵碳低的特點,將熔化的生鐵灌到熟鐵里去,使碳分達到預期的要求而成為鋼。北齊時,綦母懷用這種方法造成“縮鐵刀”,能斬甲過三十扎。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瓷器生產在唐代有重大發展,唐前期已大量燒制白瓷,邢州窯(今河北臨城縣境內)生產的白瓷“類銀”“類雪”,李肇《國史補》稱:“內丘白磁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江西昌南鎮(今景德鎮)燒制的白瓷和青瓷當時有“假玉器”之稱。唐代青瓷以越州窯的產品最佳,胎質薄,雅致瑰麗,光澤晶瑩,陸龜蒙《秘色越器》詩說:“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描繪了越瓷釉色的青翠奪人形象。宋代瓷器產量和制作技術有很大提高,遍布全國各地的窯戶所造瓷器各具特色,真宗景德年間,在江西新平設官窯,所造進貢詞器的底部書“景德年制”四字,這就是后來馳名中外的景德鎮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