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教學設計
探究二:兩大方陣積極發言,充分說明出現這種道德沖突的原因及解決這些道德沖突的途徑。 利用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深刻的變化,各種問題交織,讓學生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沖突,能夠作出正確的選擇。
2、在科學文化的陶冶中升華
(1)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的含義
(2)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的關系
(3)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 結合教材109頁中的兩句名言,設立辯題:有知識就一定有道德嗎?由兩個方陣分別作為正方和反方辯論,時間十分鐘。
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列舉幾條類似書中的名言,一起體味、共同討論這些名言所蘊涵的道理和給我們的啟示。 課前兩大方陣分別選出辯手,各方全部成員分別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力求找出最佳的論據,以取得滿意的結果。最后得出身心健康,德才兼備,性格良好是最基本的人才標準。“德”這一要素是處于首位的要素。無才無德是庸人,有德無才是好人,有才無德是小人,德才兼備是賢人。當然我們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賢人。只有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知識為社會造福。 設計辯論賽,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理論水平,并能完成政治理論的傳授,避免空洞說教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激活學生的思維。解決了本框的難點: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的關系。
列舉名言,引導學生感悟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升科學文化修養的重要性,激勵學生努力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現代公民。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1)改造主觀世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2)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3)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奮斗 探究三:利用教材110頁中列舉的觀點,預設討論:(1)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2)主觀為他人,客觀為自己;(3)主觀為自己,客觀害他人。
你同意上述哪種觀點,說明理由。
探究四:課件展示〈觀察思考〉(見附錄),引導學生從主觀、客觀兩方面思考: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那些因素導致我們的一些同學只注重文化知識學習,忽視思想道德修養?有沒有這些同學自身的主觀原因在起作用?
探究五:結合教材111頁的討論及課件展示的〈觀察思考〉:在你的身上,存在只注重文化知識學習、忽視思想道德修養的情況嗎?如果有,我們應該如何改變這種狀況? 探究三由學生自由選擇,按照各自的思路亮出觀點且說明理由。
探究四學生作出回答除了家庭原因之外,學校,社會等因素也會導致一些同學只注重文化知識學習,忽視思想道德修養。當然,也有一些同學自身的主觀原因在起作用。如自省、自律不夠,意志力不堅強等。
探究五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通過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斷提高思想道德認識,思想道德判斷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樹立崇高理想。 通過三個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根據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進行評析,體會不同性質的思想道德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的道理,增強辯識能力,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從而明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就應該從我做起、現在做起,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