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尋找社會的真諦復習學案
一、基礎知識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p88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性質決定性質、變化決定變化),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阻礙作用)。
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p89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遲早回變化 ≠ 同步變化)
(2)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3、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辯證關系:p90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2)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筑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
4、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p90
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它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
基本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5、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1)、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2)、社會歷史發展的實現途徑:
①社會發展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不斷地解決社會基本矛盾,從而推動社會歷史由低級到高級發展。
②在階級社會里,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對抗性矛盾。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③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社會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矛盾。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強大動力。
可見,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在階級社會與在社會主義是不相同。
6、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1)、人民群眾的含義:p93
(2)、原理的內容:p94
①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方法論: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p95
①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v 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相信群眾,服務群眾,對人民負責,向人民學習。
v 群眾觀點的要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②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及其地位:
ø 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ø 群眾路線的地位:它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③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重要性:
它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成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二、練習
1、(XX年江蘇)自XX年4月1日起,我國對消費稅稅目、稅率及相關政策進行調整,新增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等稅目……調整消費稅稅目、稅率及相關政策,可以合理地調節消費行為,間接引導投資流向。其中蘊涵的哲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