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 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都必然要經歷從原始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的五個不同發展階段。中國長期處于封建社會,但是中國何時進入封建社會則眾說紛紜,爭論不已。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幾乎都卷入了這場被稱為“古史分期”的學術大討論中,相繼出現了“三論五說”:西周封建論、戰國封建論、魏晉封建論和春秋封建說、秦統一封建說、西漢封建說、東漢封建說、東晉封建說。上述材料說明:( )
①所有爭論都無法推翻中國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性 ②人類對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和解釋具有歷史性 ③與自然科學相比,歷史學作為人文科學不具有客觀性和精確性 ④一切從實際出發,就必須拋棄這些毫無意義的歷史糾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高考演練】
為滿足北京奧運會期間各國運動員對蔬菜種類與營養的不同需求,中國農藝師引進了多種新品種洋菜,根據北京地區廈周邊省市的海拔高度來確定各種蔬菜的種植與運輸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觀念。回答31~32題。
1、(08重慶卷31)農藝師打破“橘生準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觀念,遵循的哲學依據是
a.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變規律起作用的前提條件
c.人不能改變規律.但能改變規律起作用的具體狀況
d.客觀事物的規律是客觀的,思維活動的規律是主觀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72小時的氣象預報可以和25年前36小時的氣象預報一樣可靠。但由于受天氣狀況原始數據、計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條件的限制,氣象預報難以避免誤差。在這個意義上,氣象預報仍然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回答22-23題。
2、(08寧夏卷22)隨著氣象預報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能夠作出更精確和更長期的氣象預報,其哲學依據是b
①大氣運動盡管復雜,但有規律并可以被認識②大氣運動的偶然性逐漸向有規律的必然性轉化③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認識這些規律的能力不斷提高④科學技術的發展已使人們完全掌握大氣運動的規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常用原理】原理名稱:規律是客觀的
原理內容: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 規律是客觀的, 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們既不能創造、改變規律, 也不能消滅規律, 但是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
方法論: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規律觀, 承認規律的客觀性, 尊重客觀規律, 按規律辦事, 做到實事求是。
錯誤傾向: 否認規律的客觀性, 不講科學態度, 冒險蠻干的主觀主義; 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 把人看成是規律的奴隸的消極坐等的機械論和宿命論。
原理運用: 由于人為因素, 近年來我國北方沙塵暴肆虐給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危害, 說明規律是客觀的, 違背規律必然受到懲罰。國家組織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 說明人們可以利用對規律的認識, 指導實踐活動, 改造客觀世界。這表明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