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序言教案2
(二)本文的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先驅(qū)者的人格精神和體味形象說理的方法。先驅(qū)者是一個具有對生活充滿激情、對前途充滿希望、勇于探索、不怕犧牲、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精神的人。他從小就不滿足于只在父親的花園中活動,敢于問疆界那邊藏著什么,還偏要刨根問底,當人們讓他看“那些敢于蔑視上帝的人的累累白骨”時,他喊道:“騙人,上帝喜歡勇敢的人!”盡管人們對山那邊的事物應(yīng)該“一無所知”,但他不顧勸導,最后歷經(jīng)磨難“找到一條通往更美好的家園的大道”。這說明他不滿現(xiàn)實,勇于探索。他敢于向權(quán)威挑戰(zhàn),面對累累白骨無所畏懼,面對千年律法慷慨陳詞,這說明他不怕犧牲。他歷經(jīng)磨難,找到了幸福,并且冒著生命危險,決定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奔向幸福。這說明他是為人民謀福利的。他死得悲壯。
《〈寬容〉序言》寓意深刻,說理清楚,但文章沒有采用一般的分析法說理,而采用的是形象說理的寓言式的方法。文章通過守舊老人處死漫游者,說明謬誤與真理是不可調(diào)和的,又揭露了保守勢力的頑固、冷酷、兇殘和虛偽;通過人仍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成為殺死漫游者的執(zhí)行者的展現(xiàn),說明提高人民群眾覺悟和水平的重要;通過寫人們覺醒后的懺悔,來揭示呼吁對創(chuàng)新的寬容這一主旨。文章盡管沒有對事理的分析,對道理的闡述,但作者要論述的道理,已通過生動的故事向讀者展露無遺。形象的說理可以避免空洞的說教,可以讓人在受到藝術(shù)熏陶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作者的見解。
難點是對呼吁寬容這個主旨的領(lǐng)會。呼吁對創(chuàng)新者的寬容,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學習的難點。為什么呢?因為呼吁寬容這個主旨是文章更深層的寓意,而讀者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解文章表層的意義──歌頌創(chuàng)新者而譴責守舊者,以致忽視呼吁寬容的深層主旨,因而對這個主旨感受不夠深刻不太強烈。閱讀時,讀者容易忽視的一個最關(guān)鍵最重要之處──
對這件事我們的確很內(nèi)疚,不過,假如當時我們知道的話,當然就……
這是覺醒之后的人民大眾的懺悔,這段懺悔的話道出了悲劇產(chǎn)生的真正的根源!殺死創(chuàng)新者的真正的根源,不在于守舊者的冥頑不化和頑固殘忍,而主要在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無知、盲從乃至推波助瀾,在于廣大人民群眾在無知盲從時不懂得對創(chuàng)新者寬容!正是這無知、愚昧、盲從造就了一種頑固、僵化、令人窒息的環(huán)境,也形成一種排斥拒絕新鮮事物、打擊扼殺新生力量的氛圍。畢竟,本文不是向守舊者呼吁寬容而是向廣大民眾呼吁寬容的──少數(shù)頑固守舊者是歷史的反動勢力,他們扼殺創(chuàng)新者是本性注定,是不可改變的,向他們呼吁是徒勞的;我們只能向廣大人民群眾呼吁寬容,呼吁他們在再一次無知盲從時或者說在不明真相時,記住歷史的慘痛教訓,謹慎一點,擦亮眼睛,冷靜理智,對創(chuàng)新者給予寬容。
(三)課堂討論
1.到底是誰殺死了漫游者?是守舊老人,不明真相的群眾,還是那千年律法?我們?nèi)绾慰创F(xiàn)實中的誤解?如何正視生活中的挫折?結(jié)合現(xiàn)實談?wù)勛约旱目捶ā?br>2.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提倡寬容是不是無條件的?要不要原則?試舉實例加以闡述。
(選自《語文學習》XX年第5期。有刪節(jié))
四、如何看待房龍的“寬容”思想(楊燕昌)
教學《〈寬容〉序言》,一個疑難問題是如何看待文章的主旨──呼吁寬容。《語文學習》XX年第5期刊登了潘尤國先生的見解。他認為文章不是向守舊者呼吁寬容,而是向廣大人民呼吁寬容。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