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雄健雄渾:雄壯、強健、渾厚。
清新自然: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寫景詩中,一般詩風比較亮麗,語言比較通俗,比喻新穎獨到,包含著作者的喜悅之情。 例:清新之風常見于大部分山水田園詩人,陶潛的詩特點主要在平淡,有時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維,孟浩然的詩則相對比較清新。
平淡質樸: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例:平淡首推陶淵明,能夠把詩寫到平淡的人不多。
絢麗多彩: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例:李商隱的詩歌不但絢麗,而且朦朧晦澀,李賀的詩也比較絢麗乃至于奇麗
直接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不繞彎子,一語道破,一語中的。如白居易的新樂府詩。
含蓄蘊藉: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 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
簡潔明了: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語言高度凝煉,節奏鮮明,韻律和諧,有音樂美
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辟、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
【考題例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導析】答案示例:“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這是XX年高考全國卷的詩歌鑒賞題,理解折柳的寓意是解題的關鍵,“折柳”是古代關于惜別的一首名曲,即便不知道這是一首名曲,但如果知道古人在送別時常有折柳相送的習俗,也不難推出“折柳”的寓意;對于是否“關鍵”的回答,則要結合全詩理解了,應分兩步,第一步是指出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第二步是明確這種思鄉之情是“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由此得出結論:“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詩歌的表達技巧
(一).表達技巧,又叫藝術手法
1.表達方式:主要為描寫、抒情
⑴.記敘 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 如:“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
⑵.議論 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如:“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這是詩的后兩句,點出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⑶.描寫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如:“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拔刺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