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語言表達準確
描寫事物,狀形則形象畢現,繪色則色彩鮮明,摹聲則聲聲真切;抒情則慷慨激昂,深沉柔婉。說理,則舉例引用、可比喻象征,形象生動?傊,生動的語言應該達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歷其境,如感其情的生動活潑的效果。
具體要求是:
(1)恰當選用詞語。
使用表現力強的詞語。使用的詞語具有生動傳神的表現力,把詞語用活。宋祈的《玉樓春》詞句“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中運用了通感手法,一個“鬧”字使視覺和聽覺得到溝通,生動逼真地寫出了枝頭繁花競放,蜂蝶紛飛,春意盎然,活靈活現的景象。
使用色彩濃重的詞語。這里主要指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詞語的語體色彩。例如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中,屈原的女侍嬋娟有一段痛斥宋玉投靠南后,背叛老師的話。臺詞本來是:“宋玉,我特別恨你,你辜負了先生的教訓,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演出后有人建議郭老將“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改成“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郭老拍手叫好。好在哪里?原稿是不帶感情的判斷句,“是”改成了“這”與“你”“沒骨氣的文人”組句后便帶上嬋娟強烈的感情色彩,罵得痛快淋漓,感情的抒發卻較原來強烈得多了。
(2)恰當選用句式。語言表達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就有不同的表達效果。在句式的選擇中,應注意特殊句式、常用句式、長句短句、排句偶句、陳述句與疑問句的穿插交錯,注意語句的整散、錯綜變化、語氣、倒裝等方面。如:
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么?
第三分句本可寫成“寫文章做演說也要看讀者看聽眾”,但作者卻換用反問句式,形成整散結合,同中見異的修辭效果,使語言顯得活潑多姿。
(3)恰當使用修辭手法。
語言表達生動就應該選擇那些具體的、形象的、新鮮的、內涵豐富的和能夠調動人的感官體驗的詞語。恰當地使用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更生動、準確、鮮明,增強語勢。如比喻是為更形象生動;比擬是把事物人格化,使描繪對象色彩鮮明、生動形象,表意豐富;排比可加強語勢,充實內容,加重感情;反問為了強調;夸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以加強語氣,烘托氣氛,增強聯想,增強表達效果;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借代是用事物相關的東西來代替該事物。如:
一張枯葉飄落在蘇比的膝頭,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杰克對麥迪生廣場的老住戶很客氣,每年光臨之前,總要先打個招呼。 (歐•亨利《警察與贊美詩》)
語段中把“枯葉”比做“名片”,生動新穎,把冬天擬人化,使它具有人情味,富有幽默感,正好體現出蘇比早就想好了自己的冬季寓所而并不畏懼冬天的心情。
4、簡明
指能夠刪掉贅余的語句,消除歧義,做到簡要明晰!昂啞狈从沉肆康囊,就是表達盡可能簡潔;“明”是對表達效果的要求!昂喢鳌钡目疾橹饕袆h改所提供的材料中有重復的文字和無關的信息、變換原語言材料的語體和辨析有歧義的語句,常結合語病的辨析以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具體操作中要避免晦澀、歧義、啰嗦,做到井井有條,表達清晰。具體要求是:
(1)去次留主:此法常要求考生用簡明的語言表達原文的意思?忌朴谡业剿o語段的中心句、關鍵句,以次作為答案的核心內容,刪除無關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