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語言表達準確
(2)辨識歧義:要注意表達時不出歧義,使意思表達得簡要明白,避免誤解,實際上強調的是語言的清晰性,解答簡明題時要本著“必須保留”原則,可有可無的就無。答題時可從句中有多義詞、指代不明、重音不明、切分不明、關系不清等角度辨識。
(3)刪除繁冗:多出現在改錯題里。找到題目中的重復、繁冗的詞語并刪除掉。
5、連貫
指能夠調整語句之間的順序,注意前后照應和銜接。“連貫”是表達中句與句之間排列的規則以及加強語言聯系與銜接通暢的方法。要保持語言連貫,需要兼顧話題、句序和語言的運用三個方面。能調整詞與詞、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做到話題統一,鮮明地表達一個中心意思;句序合理,連接緊密妥帖;注意前后銜接與呼應,語氣通達,文氣流暢。具體要求是:
(1)話題要保持統一。一個長的句子或者一個句群,只有話題統一,中心才能明確,語意才能暢達,表達才能連貫。話題往往就是主語,在連續表述中,最好不要輕易改變主語。
例如:“今年是農歷癸未年,為我國傳統的生肖年羊年。羊在十二生肖中列第八位。所有生肖中最富溫情的屬相是羊,它溫順并帶有些許羞澀的性情,惹人喜愛。” “羊在十二生肖中列第八位”中話題是“羊”,“它溫順并帶有些許羞澀的性情,惹人喜愛”中話題是“它(即”羊”)”,而原句中卻插入了一個話題“屬相”,宜改成“羊是所有生肖中最富溫情的屬相……”。
(2)表述角度要一致。語言表達中,表述的角度應該前后一致。角度(時間角度、空間角度、人稱角度)一致,語言才能連貫。
例如:“他童年時候討過飯,少年時候在財東馬房里睡過覺,青年時候又在秦嶺荒山里混過日子,簡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難。他覺得照黨的指示給群眾辦事,受苦也是享受。”(柳青《創業史》)前一句的三個分句都從時間角度來表述,前后兩句又都以“他”為表述角度,語氣連貫,語意暢達。如果不注意語言表述的角度,一會兒以“我”為觀察的主體,一會兒又以“他”為敘述的主體,或者一會兒說“天”,一會兒談“地”,表述角度不斷變換,就會影響語言的連貫。
(3)語境要和諧一致。主要是指寫景性的文字,要注意分析景物、情調、寫法等方面的特點。景物,有遠近動靜的不同;色彩,有鮮明暗淡的區別;氣氛,有熱烈冷清之分;視角,有高低俯仰之異。這些必須和諧一致,句子才能連貫。
(4)保持合理的句序。而要使句序合理,條理清晰,句子間就必須講究順序。常見的句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由特殊到一般、由總到分、由重到輕、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也可以倒過來)。
如: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戲酒姑娘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這一語段就是以時間順序“日暮——夜里(有人活動)——更深人靜——第二天的早晨”進行排序的。
6、得體
指能夠恰當地使用語言,體現語境和語體的要求。“得體”就是根據語境條件使用語言,即根據內部語境(上下文文體、句式、語言間的搭配和使用習慣等)和外部語境(語言交際的各種情境條件,如說話的目的、場合,需要表達的方式,發話者的身份、職業、處境,受話者的年齡、經歷、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選用恰當的語句來表情達意,這是比“簡明、連貫”更高一層的要求。具體要求是: